2025國際能源博覽會近日在江蘇常州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新動力·新能源·新常州”為主題,聚焦新能源產業創新發展。開幕式上,33個涵蓋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規模突破337億元,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
作為國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標桿城市,常州在產業生態構建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當地率先形成覆蓋發電、儲能、輸送、應用、網絡五大環節的完整產業鏈,形成閉環式發展模式。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領域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5077億元,同比增長4.3%;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達39.1萬輛,增幅達42.3%。去年產業規模已突破8500億元,今年正朝著萬億元目標加速邁進。
展會期間,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正式發布“常州·中國新能源產業高地‘名+’標識矩陣”,系統梳理城市產業品牌體系。在雙碳領域,常州推出多項創新舉措:全市推行企業首席雙碳官制度,同步推進新型能源體系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標準建設,重點培育近零碳產業園區和智能工廠。常州高新區與溧陽高新區分別發布《長三角(常州)雙碳·ESG國際產業創新園建設方案》和《國家級零碳園區建設方案》,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
面對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常州提出構建“6+X”未來產業體系,將人工智能作為核心驅動力。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具身智能、新型儲能、合成生物、先進材料、化合物半導體等六大戰略性產業。通過“瓦特經濟”(傳統能源)與“比特經濟”(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躍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