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及東非,人們腦海中或許會浮現出廣袤草原上野生動物遷徙的壯麗景象,或是赤道附近那座神秘雪山的巍峨身姿。然而,這片土地在自然奇觀之外,正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水媒病原體肆虐、抗生素濫用等問題,不僅威脅著農作物收成,更對當地畜牧業發展造成沖擊。以禽類養殖為例,東非市場的巨大潛力與飲水安全困境形成鮮明對比,成為制約產業升級的關鍵痛點。
一支名為SafeSip的跨國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了這片困境。他們開發的"五級仿生超濾系統+太陽能IoT監測+分級訂閱"創新方案,通過模擬腎臟過濾機制實現水體凈化,結合物聯網技術構建實時監測網絡。在坦桑尼亞、肯尼亞等七國的試點中,該方案使禽類水媒傳染病感染率下降67%,死亡率降低58%,月訂閱成本僅6美元,中小農戶4.5個月即可收回投入。這種"即插即用"的模塊化設計,讓從家庭農場到30萬升/小時處理量的規模化養殖場都能受益,最終助力團隊斬獲2025全球農創客大賽金獎。
這場由聯合國糧農組織、浙江大學與拼多多聯合主辦的賽事,在2025年吸引了97個國家的519份數字農業解決方案。經過激烈角逐,9支團隊從線上初選中脫穎而出,齊聚杭州展開終極對決。大賽以"新興技術賦能可持續農業"為主題,聚焦氣候韌性、供應鏈效率與營養安全三大核心挑戰。聯合國糧農組織創新辦公室主任馬文森指出:"青年主導的創新方案,正是破解氣候變暖、資源枯竭與供應鏈脆弱等全球性難題的關鍵。"
獲得銀獎的中國團隊"豬群實時守護戰"同樣引人注目。這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科研團隊,歷時三年收集20萬條養殖數據,開發出AI視覺與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通過24小時監測豬只體溫、采食、運動等行為特征,系統能精準識別發熱、咳嗽等異常狀況并實時預警。團隊負責人胡義勇表示:"技術革新讓1名飼養員可管理1萬頭育肥豬,我們希望讓養豬工人在更自由的環境中工作。"
其他參賽項目同樣各具特色:美國PlantPulse Patch團隊為溫室番茄打造"植物級預警系統",泰國RIFFAI x Enable Earth團隊通過衛星遙感預測秸稈焚燒風險。這些創新方案不僅構成決賽答卷,更成為青年科學家向農業未來交出的承諾。
作為賽事主辦方之一,拼多多持續深化農業領域布局。今年4月推出的"千億扶持"計劃,擬在未來三年投入超千億元資源助商惠農。通過"多多好特產"專項,平臺已深入全國數百個農特產區,從海南荔枝到重慶鹵鵝,推動農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7%,商家數量與商品SKU分別提升54%。這種"最初一公里"的技術扶持與"最后一公里"的流通優化,構成拼多多農業戰略的雙輪驅動。
拼多多副總裁侯凱笛將賽事定位為"全球農業創新技術的創意庫、資源連接器與商業模式實踐場"。通過獎金支持、資源對接與平臺搭建,企業不僅助力科研成果轉化,更推動中國農業解決方案走向世界。浙江大學衛龍寶教授認為,這種模式為鼓勵農村青年投身農業科創、構建可持續農業系統營造了良好生態。
從支持"全國科技小院大賽"到主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拼多多正通過多元項目構建農業創新生態。當數字技術與傳統農耕深度融合,當全球青年智慧匯聚一堂,這場始于競賽的農業革命,正在重新定義智慧農業的邊界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