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動汽車生產計劃出現調整,匈牙利工廠量產延期
近日,據路透社報道,比亞迪對其在歐洲的生產布局進行了重要調整。原計劃于近期在匈牙利新電動汽車工廠實現量產的時間點被推遲至2026年,且該工廠在投產初期將不會達到滿負荷生產狀態。
報道指出,比亞迪在匈牙利的這座工廠位于塞格德,投資總額高達40億歐元。盡管量產時間推遲,但該工廠預計仍將在2026年啟動生產,只不過全年產量將僅為數萬輛,遠低于其初始設計的15萬輛年產能,未來最大年產能規劃為30萬輛。
與此同時,比亞迪決定加速在土耳其新工廠的建設進程。由于土耳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比亞迪計劃在該國的工廠生產規模將遠超匈牙利工廠。據悉,這座投資10億美元的土耳其工廠原定于2026年底投產,年產能設定為15萬輛,但預計2027年的實際產量就將超過匈牙利工廠。
這一調整對歐盟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歐盟一直希望通過吸引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建廠,以創造高薪制造業崗位,并借此機會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關稅。然而,比亞迪將生產重心轉向土耳其,顯然是在權衡歐洲較高的工資和能源成本后做出的決定。
比亞迪在匈牙利的投資原本旨在利用其地理位置優勢,在歐洲市場免關稅銷售汽車。目前,比亞迪在歐洲銷售的所有汽車均產自中國,因此需要繳納高達27%的總關稅。而在土耳其新工廠生產的汽車,在出口至歐盟時將無需繳納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國內市場正面臨激烈的價格戰,因此公司正在加速海外擴張步伐。盡管在國內市場擴張有所放緩,但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需求卻正在飆升。標普全球移動的估計顯示,比亞迪今年在歐洲的銷量有望達到18.6萬輛,遠高于去年的8.3萬輛。
在調整生產計劃的同時,比亞迪也在全面改革其歐洲業務。此前,該公司在歐洲市場曾遭遇一系列戰略失誤,包括經銷商網絡不足、缺乏具備本地市場知識的高管,以及在純電動汽車接受度不高的市場推出混合動力車型等。
據悉,比亞迪在匈牙利塞格德工廠的生產計劃可能會有所調整。過去一年中,公司高管曾提及該工廠可能生產包括Atto 2、Atto 3和海豚在內的多種車型。然而,具體生產哪些車型目前尚未最終確定。
與此同時,比亞迪在土耳其的工廠將生產包括純電動Seal U SUV、海獅5以及兩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Seal U Dmi和Seal 06 Dm-i在內的多款車型。這一布局顯示出比亞迪在應對歐洲市場挑戰時的靈活性和戰略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