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上半年的落幕,眾多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紛紛出爐,汽車行業內亦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據統計,截至7月20日,超過1500家上市公司已經預告了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其中汽車業及相關上市公司共有27家發布了業績預告。
在這波業績預告的浪潮中,表現亮眼的公司不在少數。長城汽車以其63.37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暫居盈利榜首,盡管同比下滑了10.22%,但營收卻同比增長了1.03%。這一成績得益于長城汽車在銷量和營收上的正增長,盡管新渠道建設和營銷費用的增加導致凈利潤有所下滑。緊隨其后的是賽力斯,預計歸母凈利潤為27億至32億元,同比大漲66.2%至96.98%,這主要得益于其問界系列高價車型銷量的增長。
然而,并非所有汽車業上市公司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廣汽集團和江淮汽車預計將由盈轉虧,分別預計虧損18.2億至26億元和6.8億元。這兩家公司的虧損主要歸因于價格戰的壓力以及新車銷量爬坡的困境。與此同時,北汽藍谷雖然銷量大漲139.73%,但由于銷量尚未形成規模、研發及渠道擴張成本高企,仍然處于虧損階段,預計歸母凈虧損為22億至24.5億元。
在智能化板塊,北斗星通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0萬至150萬元,成功扭虧為盈,這主要得益于割草機、智駕等新興領域需求的快速增長。相比之下,科大訊飛和四維圖新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但仍然保持虧損狀態。四維圖新通過與頭部客戶合作推動業務穩健增長,以及優化產品結構和成本管控,使得虧損幅度有所減少。
商用車公司整體表現較為亮眼,福田汽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7.77億元,同比增長約87.5%。這一成績得益于銷量增長、國際化戰略的推動以及全價值鏈的降本增效。同樣,披露業績預告的商用車上市公司如漢馬科技、安凱客車、中通客車、金龍汽車、一汽解放均實現盈利,且除一汽解放外,歸母凈利潤同比均有所增長。
新能源公司方面,杉杉股份、天齊鋰業、英搏爾、大東南均實現盈利,且取得不同程度增長。天齊鋰業成功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0至1.55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52.06億元形成鮮明對比。然而,同為鋰業巨頭的贛鋒鋰業則預計仍將虧損3億至5.5億元,主要受到鋰鹽及鋰電池售價下跌、核心業務虧損擴大以及存貨減值計提的影響。
在零部件上市公司中,三花智控、凱中精密和東安動力均實現盈利,而英利汽車和寧波華翔則由盈轉虧。三花智控受益于制冷空調電器零部件市場需求增長以及汽車零部件訂單的拓展,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8.93億至22.72億元。凱中精密不斷獲得國內外頭部客戶新項目定點,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01億至1.2億元。東安動力則因AT變速器訂單增加以及固定資產處置收益增加,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52萬至528萬元。
相比之下,海外汽車企業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則較為黯淡。受關稅政策影響,Stellantis、特斯拉等巨頭紛紛面臨盈利壓力。Stellantis預計上半年凈虧損23億歐元,特斯拉則面臨銷量下滑壓力,盈利預期下調。寶馬、奔馳、大眾等歐洲車企也紛紛發出盈利預警,關稅政策成為決定其最終業績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