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的創新教學探索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未來已來——走近手術機器人”實踐課程活動近日成功舉辦。此次活動吸引了40名2024級本科生積極參與,他們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親身體驗了醫學教育與現代科技融合的無限可能。
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跨越了傳統醫學教育的界限,更在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深刻感受到了醫學的魅力與深度。這一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正是西安交通大學“三早”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實踐,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醫學認同感與職業自豪感。
理論教學環節亮點紛呈。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付德來,作為項目負責人,以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生動的講述,帶領學生們穿越了兩千多年的外科學發展歷程。從古代醫學先驅的奠基之作,到現代顯微外科、移植外科的蓬勃發展,再到最前沿的機器人外科技術,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艱辛與偉大,讓學生們深受觸動。隨后,楊小杰老師詳細講解了手術機器人的發展脈絡與技術革新,而張棟老師則著重強調了手術室無菌操作的重要性。紀宗正教授全程參與,對課程的前沿性與創新性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提出了寶貴的改革建議。
實踐環節更是精彩絕倫。付德來老師通過一場精妙絕倫的手術機器人演示,生動詮釋了“趣味性實踐活動”的教學理念。他熟練操控手術機器人的機械臂,在直徑不足1厘米的雞蛋蛋膜上完成了精密縫合,縫合后的雞蛋滴水不漏,令人嘆為觀止。這些經過“手術”的雞蛋,將被放入孵化箱,等待21天后見證新生命的奇跡。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學科帶頭人種鐵教授指出,此次實踐項目是深化醫教協同改革的重要成果,生動詮釋了“實踐育人”的深刻內涵。為積極響應國家醫學教育改革號召,西安交通大學不斷創新醫學實踐教學模式,通過“三早”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