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汽車制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注點往往存在著有趣的差異。車企們熱衷于精進電機、電控及電池技術,而消費者則更看重車內的舒適配置,尤其是被譽為“大沙發”的汽車座椅。
無論是售價高達百萬的豪華車型,還是價格在20萬元以內的經濟型新能源轎車,提及用戶舒適度時,“大沙發”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事實上,汽車座椅的演變歷程幾乎可以看作是汽車發展歷史的一個縮影。
早期的汽車座椅與馬車座椅相差無幾,只是一個裝有彈簧的木質板凳。隨著1910年別克首次采用皮質座椅,汽車座椅開始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1年后,福特T型車的問世帶來了首款可傾斜座椅,汽車座椅的功能性得到了初步體現。又過了37年,沃爾沃推出了三點式安全帶,汽車座椅的安全性得到了顯著提升。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在座椅設計上邁出了更大步伐。從理想汽車開始,冰箱、彩電和大沙發成為了新能源汽車的標準配置,特別是座椅,即便是售價僅10萬元出頭的車型,也敢自稱“媲美百萬豪車”。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功能、NAPPA真皮材質以及多級調節等豪華配置幾乎成了標配,還誕生了諸如女王副駕、頭等艙、云感座椅等新型座椅形態。相比之下,奔馳、奧迪和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的這些功能和配置往往需要額外付費選裝。
為何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如此熱衷于打造“大沙發”?這背后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開新能源汽車容易腰疼。這一痛點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被頻繁提及,涉及的品牌涵蓋了從蔚來、小米、小鵬等新勢力,到smart、比亞迪、寶馬等傳統品牌。
新能源汽車地臺過高是導致腰疼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型,底盤集成了厚重的電池包,導致地臺幾乎成為一塊平整的平面。相比之下,燃油車由于傳動軸和排氣系統的布局,后排地板往往有下沉空間,使得乘客坐姿更加自然,腰部受力更輕。而新能源汽車乘客的坐姿受限,腰部受力集中,大腿承托不足,長期以往容易導致腰部疲勞。
蔚來就曾因座椅設計問題引發用戶強烈不滿。由于換電平臺的限制和座椅設計缺陷,蔚來車主對座椅的舒適度提出了諸多質疑,甚至專門成立了討論群,并設計了“蔚你折腰”的logo。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蔚來進行了大規模的用戶調研,并最終推出了座椅升級方案。
特斯拉、問界、小鵬等品牌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座椅問題。特斯拉Model 3車主反映座椅夾角設計不合理,導致腰部得不到有效承托;問界M7車主則抱怨座椅偏硬,靠背腰部承托不足。這些問題促使新能源汽車廠商在座椅設計上投入更多精力。
為了提升座椅舒適度,新能源汽車廠商與供應商進行了高標準的共創。例如,理想汽車在L9座椅的研發過程中,注重基礎舒適性的打造,即在不開啟按摩、通風加熱等功能的情況下,也能提供良好的乘坐體驗。蔚來則通過“分層解耦”的供應模式,掌握座椅骨架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并高效應對用戶反饋。小鵬汽車則直接從主打座椅舒適的車企挖角,擴充座椅研發團隊。
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在“大沙發”上的執著不僅提升了自身產品的競爭力,也影響了合資品牌對汽車座椅的優化方向。例如,日產汽車在其最新上市的東風日產N7上推出了AI零壓云毯座椅,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座椅作為影響用戶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將繼續成為廠商們競相角逐的領域。誰能在座椅設計上更勝一籌,誰就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