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羅馬仕充電寶因多所高校禁用而引發廣泛關注,隨后該品牌宣布召回49萬余臺產品,風波持續升級。與此同時,充電寶行業另一巨頭安克創新也卷入了召回風波,宣布召回71萬件基礎款移動電源,這一數字刷新了國內充電寶行業的召回規模。
羅馬仕的召回事件使其陷入困境,據內部員工透露,除處理召回事宜的人員外,其他員工均已停工。而安克創新同樣受到召回事件的影響,其海外市場的核心營收陣地也遭受波及。6月,安克創新在海外發起兩次大規模移動電源召回,涉及產品數量超過一百萬件。
大規模召回事件引發了消費者對安克創新充電寶安全性的疑慮。在安克創新的直播間里,消費者頻繁詢問產品是否能帶上飛機、是否有3C標識等問題。主播則不斷強調現售產品全部帶有新國標3C標識,以回應消費者的擔憂。
盡管安克創新試圖通過召回等方式挽回消費者信任,但信任危機仍在蔓延。安克創新副總裁在接受采訪時將事故源頭指向電芯供應商,稱供應商私自變更了原材料。然而,這一解釋并未完全消除消費者的疑慮,安克創新未能切實履行對供應鏈的監管責任也暴露無遺。
多位消費者表示,相比羅馬仕等其他品牌,安克創新的充電寶定價更高。國盛證券研報也顯示,安克創新的充電寶價格確實高于不少同類產品。在行業無核心技術壁壘的背景下,安克創新的高價合理性受到了消費者的質疑。
為了打消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的疑慮,安克創新更換了電芯供應商,并提供了退貨退款、換貨、代金券補償等解決方案。同時,在銷售渠道上加大了對產品安全性的宣傳力度,強調產品具有新國標3C認證。
此次充電寶召回事件暴露出安克創新輕資產運營模式的弊端。安克創新將生產制造環節外包,自身專注于研發、品牌和銷售。這種模式雖然帶來了豐厚回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對供應鏈的把控力。
充電寶行業基本采用代工模式,品牌方大多只做營銷和渠道。然而,低價競爭使得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利潤被大幅壓縮,不少企業為了生存忽視了合規問題,加劇了供應鏈的風險。安克創新這類依賴外包生產的品牌因此埋下了隱患。
安克創新在國內外召回的充電寶總量超過200萬臺,若按產品價格全額退款計算,直接損失巨大。更值得關注的是,充電儲能類產品是安克創新的營收支柱,若繼續依賴當前的代工模式,又無法強化供應鏈管控,那么此次充電寶暴露出的問題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安克創新的故事始于2011年,以移動電源、充電器等產品切入市場,逐漸拓展至三大核心品類。此次充電寶危機爆發前,安克創新被市場認為是跨境消費電子領域的標桿企業。然而,此次召回事件雖未撼動其基本面,卻照出了其深層矛盾。
安克創新高度依賴海外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同時線上收入占比較高,且主要依賴亞馬遜等平臺。這種業務結構使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無論是政策變動還是平臺規則調整,都可能對其經營產生顯著影響。
為了摘下“充電寶一哥”的標簽,安克創新在多元化道路上的探索并不順利。多個新業務團隊已被關閉,目前僅有聲闊耳機等少數產品取得一定成果。此次充電寶召回事件再次提醒安克創新,多元化并非易事,需要面對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