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近期被曝正在就一項重大合作進行談判,核心內容在于共享先進的車輛控制基礎軟件,以加速追趕中美同行。在全球汽車市場日益重視軟件定義汽車(SDV)技術的背景下,這一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SDV競爭的加劇,本田和日產計劃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推出搭載全新軟件的車型。SDV的開發和運行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持,雙方的合作不僅能夠加速研發進程,還能有效降低成本。目前,特斯拉和部分中國車企在SDV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本田和日產希望通過此次合作,探索聯合運營的新路徑。
日產在產品規劃上也作出了調整,將北美市場兩款關鍵電動SUV的推出時間從2028年推遲到2029年。為應對美國對日本汽車征收的高額關稅,日產已從其美國產品線中撤下兩款電動汽車,并暫停向加拿大發貨。本田同樣面臨貿易壓力,為保持競爭力,該公司6月份將對美出口價格進行了大幅度下調,盡管其在美國的銷量因輕型卡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強勁需求而有所增長。
面對傳統汽車硬件逐漸被軟件定義系統取代的趨勢,本田和日產認為合作是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雙方希望下一代汽車能夠像智能手機一樣,通過簡單的軟件更新來添加或升級功能。為此,它們計劃共享的軟件平臺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合作的核心目的在于降低成本,掌控寶貴的車輛數據,并最終推出付費功能或訂閱服務,類似于當前的應用商店模式。這不僅能夠提升雙方的盈利能力,還能在日益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和日產并非首次探索合作。今年早些時候,雙方的合并談判因日產拒絕成為本田的子公司而宣告失敗。然而,自2024年3月啟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可行性研究以來,它們一直在評估軟件開發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的潛在合作。此次合作在明確底層軟件通用化這一核心課題方向后,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潛在的合作領域,日產可能會開始在其美國工廠為本田生產皮卡。這對本田來說,能夠豐富其在美車型陣容,并減輕新關稅帶來的財務壓力。對日產而言,則有望提高工廠利用率,并幫助抵消因缺乏競爭力車型而導致的銷量下滑。目前,雙方正在就這一潛在合作關系進行深入討論。
美國市場對這兩家汽車制造商至關重要,盡管近期美國對日本進口汽車上調關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預計這些關稅將導致本田和日產的營業利潤大幅減少。因此,雙方之間的制造協議有望成為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全球范圍內,汽車行業的競爭焦點正迅速從傳統硬件轉向軟件。據預測,到2034年,SDV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010億美元,約為2023年的七倍。特斯拉作為行業領軍者,已在其車輛上搭載自主研發的軟件,并通過軟件更新解決了大量召回問題。在中國,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在引領軟件創新浪潮。
面對這一趨勢,本田和日產選擇合作,背后透露出對“數據主動權”的強烈危機感。在下一代汽車市場中,自動駕駛功能和車內體驗功能將成為關鍵競爭點。這些功能的實現依賴于大量數據的收集,而若采用其他公司開發的底層軟件,可能會限制自身對數據的利用效率。因此,雙方希望通過合作加速開發電動汽車統一操作系統,以大幅降低研發成本,并加快新技術的上市速度。
事實上,以基礎設施軟件為核心的聯合在整車行業正快速蔓延。豐田與馬自達已啟動聯合開發項目,而歐洲多家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也達成協議,將聯合開展軟件研發。本田和日產的合作不僅是應對行業動蕩的戰略舉措,更是為了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中重新奪回份額,抗衡日益強大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