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家公司,從一個快涼透的破產小藥廠逆襲成“苗藥頂流”,靠著苗藥秘方賺得盆滿缽滿,賣成了“苗藥第一股”。
后面變成了一把收割股民們的超級大鐮刀——這家公司就是貴州百靈。
點擊上方視頻立即觀看
快刀財經的朋友們,好消息來了,為了滿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財經」的視頻內容我們會同步在公眾號上發布,還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還是犀利但有溫度的內容,還是足夠多的增量信息,還有你在公眾號上可能看不到的獨家重磅。快去視頻號、抖音、B站、小紅書搜索「快刀財經」,關注我們,每天為你解剖一個新商業真相。
以下是本期視頻腳本:
你知道嗎?
有這么家公司,從一個快涼透的破產小藥廠逆襲成“苗藥頂流”,靠著苗藥秘方賺得盆滿缽滿,賣成了“苗藥第一股”,后面又變成了一把收割股民們的超級大鐮刀——這家公司就是貴州百靈。
今年6月30日,貴州百靈總市值72.4億元,較十年前巔峰時期的400億元市值,蒸發超過了80%。
這家曾經的"苗藥第一股",如今股價只在幾元徘徊,將近9萬名投資者深陷泥潭。上市公司淪為家族提款機,這場資本游戲的背后,是執掌百靈公司的姜氏家族,步步為營,長達十余年的套現收割。
說到貴州百靈這家公司,許多人不一定了解,但卻大多都一定買過這家公司的藥。
像大家所熟知的維C銀翹片、雙羊喉痹通、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藥品都是貴州百靈生產的。
1996年的時候,年僅35歲的姜偉以1500萬元,收購了當時瀕臨倒閉的安順制藥廠,這是貴州省首例國有企業產權整體轉讓改制的收購案。
這家成立于1970年的國有藥廠,彼時的年營收還不足500萬元,卻成為姜偉“苗藥帝國”的起點。
2003年,貴州百靈的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也成為了全國首個年銷售額破億的苗藥品種。
2010年的時候,貴州百靈成功上市,由姜氏家族100%控股公司,其中姜偉持股70.46%,剩下的則由其母親和弟弟,各持股14.27%。
一般來說,企業上市為了更好的集資,基本都會將股權分散到各個股東手上,很少有完全自家人持股的。
貴州百靈此舉,已經帶著些“不太正常”的色彩。
果不其然,2013年就開始出現了反常。
姜氏家族的母親張錦芬,在彼時公司市盈率高達45倍的時候,做出了首度減持,并套現3.7億元的舉動。
隨后又在2015年牛市頂點的時候,再次選擇清倉套現4.5億元;2016-2020年通過21次股權質押融資19.5億元,質押比例最高達98%。
截至到去年,靠著一套股權質押的暗箱操作,和26次的股權質押融資,再加上被動減持、司法拍賣等手段,姜氏家族累計套現了42億元,這些手段非常隱蔽,卻又“看似合理”。
例如,2022年姜勇因債務糾紛被司法拍賣2299.72萬股,成交金額1.47億元;2023年姜偉以5.698元/股協議轉讓3470萬股,較前一日收盤價折價 了30%,套現1.98億元用于償債。
一套操作下來,其母親和弟弟成功“金蟬脫殼”,而持股比例從100%降至姜偉一人17.55%,且全數質押。
這種"質押-減持-再質押"的套現鏈條,與之前上市的鴻博、有棵樹等案例高度相似。根據上海交通大學資本市場監管研究中心統計顯示,自打2015年以來,A股所發生的惡性套現案中,家族企業的占比高達78%。
再看如今的貴州百靈,股價從一路從三位數暴跌到個位數,市值蒸發數百億,8.8萬股民人均虧損超28萬,部分股民甚至賬戶縮水了70%以上。
公司雖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但按照當前《證券法》,對違規減持最高處罰僅1000萬元,相比42億元套現額可謂基本毫無影響。
姜偉家族把上市公司當成自家提款機,肆意套現,只留下了一地懵逼的股民們。
而這樣的資本游戲,從古至今從未斷絕過,以后也會再次換著花樣出來收割,說到底還是那句話,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吶。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網易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云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群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群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