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上半年的落幕,各大車企紛紛揭曉了銷售業績,一個令人頗感意外的趨勢顯現:主流合資車企銷量普遍上揚,市場回暖跡象明顯。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廣汽豐田等領軍品牌,均實現了銷量的同比增長,最高增幅達到了16個百分點。
這一回暖趨勢背后,是合資車企“油電并進”戰略的有效實施。一方面,它們通過“油電同智”策略,對燃油車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穩固了傳統市場的份額;另一方面,多個合資品牌加速向“研發2.0”轉型,通過決策與供應鏈的本土化,迅速推出具有競爭力的電動化產品。全面推行的“一口價”營銷策略,以價格透明和大幅優惠重塑了消費體驗,成為拉動銷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具體來看,一汽豐田上半年新車銷量達到了37.78萬輛,同比增長16%;一汽-大眾銷售新車43.61萬輛,同比增長3.5%;上汽大眾上半年累計銷售52.3萬輛,同比增長2.3%;上汽通用累計銷售24.51萬輛,同比增長8.64%;廣汽豐田則以36.42萬輛的銷量,實現了同比正增長。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油電同智”戰略的有效實施。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迅猛攻勢,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為了提升燃油車競爭力,合資車企加快了智能化升級的步伐。例如,一汽-大眾制定了“燃油車三步走”的智駕路線圖,通過普及高階智駕功能,提升燃油車的智能化水平。這一戰略在新探岳L等車型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上半年探岳家族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8.8%。
廣汽豐田同樣在“油電同智”戰略的推動下,實現了燃油車旗艦車型的銷量增長。凱美瑞、賽那、漢蘭達三大旗艦上半年總銷量同比增長30%,占比提升至49.2%。上汽通用的別克GL8、昂科威等經典車型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顯示出燃油車市場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在穩固燃油車市場的同時,合資車企也在加速智電產品的推出。一汽豐田通過推行“RCE體制”,實現了研發本土化,推出了純電車型bZ5,上市后訂單火爆。上半年,一汽豐田電動化車型銷量占比達到了49%。大眾汽車也與中國一汽簽署了技術合作升級協議,計劃從2026年開始為中國市場推出超過11款全新車型,并引入全新的電動平臺和電子架構,加速智能電動車的轉型。
本土化力量已成為合資車企發起新攻勢的一大亮點。在智駕領域,合資車企紛紛與中國本土供應商合作,快速補齊智駕短板。廣汽豐田鉑智3X車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車供應鏈中中國品牌供應商占比達到65%,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時,成本控制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除了產品升級,合資車企在營銷策略上也更加靈活多元。上汽大眾率先推出限時“一口價”策略,隨后多家車企跟進。這一策略不僅簡化了購車流程,還以價格透明化吸引了年輕消費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能源車的性價比優勢。同時,這一策略也解決了以往4S店報價不統一的問題,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車體驗。
上汽通用別克品牌更是全面推行“一口價”策略,即全國統一價,這是對限時“一口價”的再次升級。業內認為,這是合資車企直接對標新勢力、爭奪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通過大幅降價和價格透明化,合資車企正逐步收復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