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一位北京的父親李先生的夢想,折射出了機器人產業內的一股暗流涌動。他渴望為孩子找到一款能作為坐騎的機器狗,卻在與宇樹科技的交流中得知,當前市面上的機器狗產品尚不支持兒童乘騎功能,這一現實讓他的夢想暫時擱淺。
李先生的失望并非個例,它映射出整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挑戰。在宇樹科技的展位上,工作人員透露了一個更為嚴峻的信息:機器狗的應用場景正遭遇無人機的激烈競爭,特別是在運輸和負重領域,機器狗亟需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以保持競爭力。
機器狗,作為四足機器人的代表,通過模仿四足動物的運動模式,在復雜地形中展現出驚人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宇樹科技的Go2機器狗,以其強大的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然而,即便是在泰山之巔,機器狗馱負重物僅用兩小時完成登頂壯舉的背后,也無法掩蓋其在應用場景上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無人機以其高效的空中監控和數據采集能力,在速度和覆蓋范圍上展現出天然優勢。騰盾科創的雙尾蝎系列無人機,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實現精確的圖像識別和環境感知,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戰術工具。
在應急救援領域,機器狗和無人機各自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機器狗在黑暗、濃煙和多障礙環境下展現出強大的偵察搜救能力,而無人機則能在空中迅速重建通信網絡,為救援行動提供關鍵信息支持。在軍事應用上,機器狗被改裝為移動炸彈平臺,無人機則承擔起投送補給物資的任務,兩者在不同戰場上各顯神通。
民用市場的多元化滲透進一步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競爭。機器狗已在多個城市的安防領域“上崗”,而無人機則在農業監控、氣象服務和廣域巡護等領域展現出無可替代的高效覆蓋能力。騰盾科創的無人機系統廣泛應用于這些領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機器狗產業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的數據,2023年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0.74億元,同比增長42.95%。宇樹科技作為行業領頭羊,其機器狗年銷量高達2.37萬臺,全球市場份額達69.75%。同時,無人機企業也迎來了資本熱潮,四川騰盾科創啟動IPO進程,成為成都又一家沖刺A股的無人機企業。
技術壁壘和商業化進程成為決定兩者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機器狗產業鏈中,核心零部件企業率先受益,而無人機產業鏈則更側重飛行控制系統和整體解決方案。盡管機器狗產業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但政策紅利的釋放為其提供了明確的市場空間。應急管理部提出到2025年研發一批先進應急機器人的目標,為機器狗在應急救援領域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然而,無人機在商業化成熟度上的優勢不容忽視。騰盾科創的產品已在多個領域實現穩定應用,為IPO提供了扎實的業務基礎。相比之下,機器狗產業仍需突破智能化瓶頸,實現大規模應用。
在這場地面與空中的較量中,智能化成為共同的發展方向。大模型技術正在從多個維度提升機器狗和無人機的智能化水平。同時,協同作戰成為最優解。在揭惠高速的應急演練中,機器狗、無人機和衛星背包基站已形成完整的救援系統,展現出“地面+空中”立體協作模式的巨大潛力。
對于投資者而言,無人機企業提供了更為穩健的選擇,而機器狗企業則擁有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場景拓展能力將成為估值的關鍵。能夠持續開拓高價值應用場景的企業,將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然而,最終的贏家可能是那些能夠同時駕馭兩種技術,并創新性整合應用場景的企業。在未來的機器人市場中,空地協同的智能系統將成為主流的應用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