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修訂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正式落地,汽車行業內掀起了一股“反內卷”的新風潮。據悉,已有超過二十家汽車企業積極響應,承諾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縮短至六十天。此舉不僅為汽車產業鏈的資金流動注入了新的活力,還有效遏制了行業內愈演愈烈的“內卷式”競爭。
近期,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汽車行業對于“反內卷”的共識愈發強烈,一系列自律行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楊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多家車企共同落實“反內卷”行動,有望在短期內穩定并提升終端市場價格,為四季度車市銷量提供有力支撐,助力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與利潤率的企穩或回暖。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亦表達了對“反內卷”行動的支持,他認為大型企業更應承擔起社會責任,通過這一系列行動,行業的整體風氣有望得到改善。構筑“反內卷”防線,已成為汽車行業的當務之急。
自2023年東風系車企打響降價第一槍以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已持續兩年之久。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幅度高達8.3%,而到了2025年,降價車型數量更是激增,價格戰愈演愈烈。這一連串的價格混戰,直接導致了行業整體的“失血”,利潤率從2022年的5.7%逐步下滑至2025年5月的4%以下,遠低于歷史水平。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監管層迅速出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緊急倡議,反對無底線的“價格戰”,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也表示將加大整治力度,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在此背景下,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前開展了2025年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旨在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宣傳營銷行為。
超過二十家車企承諾向供應商六十天內付款,被視為行業“反內卷”的一次集體發聲。一家位于上海的汽車零部件公司負責人表示,作為比亞迪、吉利的二級供應商,他們感受到了回款效率的提升,預計這一承諾將進一步加速車企的回款進度。
多地銀行業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也相繼發布通知或自律公約,嚴禁通過“高息高返”拓展汽車金融業務,促使汽車金融業務回歸理性,進一步緩解了汽車市場的“內卷”現象。隨著“反內卷”行動的深入,汽車市場的競爭態勢正逐步走向理性。
吉利、長安等車企紛紛表態將延續六月份的價格政策,嚴格控制終端優惠,避免新一輪降價潮的蔓延。多家車企的積極行動,讓汽車行業的“內卷”氛圍得到了有效緩解,“反內卷”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未來,汽車行業將更加注重技術層面的競爭,通過提供差異化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
嵐圖汽車CEO盧放表示,企業存在的根本是為社會和用戶持續創造正向價值。嵐圖將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化產品、提升效率,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體驗。同時,他也強調了長期主義的重要性,認為企業應將目光放長遠,聚焦品牌建設。
在優化產能方面,汽車行業同樣存在空間。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汽車產能已升至約四千萬輛,但年均新車銷量僅為兩千八百萬輛。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認為,中國汽車產業正進入成熟期,兼并重組浪潮將不可避免,這將進一步重塑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也是治理“內卷”的重要手段。
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也被業界視為車市競爭的下一個方向。包括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等在內的中國汽車品牌都已加強了對海外市場的布局。然而,在鼓勵車企向全球市場探索的過程中,也有專家提醒要警惕“內卷”的外擴,避免將不良競爭風氣帶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