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一股意想不到的暖流,主流合資車企紛紛公布了上半年銷量成績單,普遍呈現出增長的態勢。一汽豐田、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以及廣汽豐田等領軍品牌均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其中最高增幅達到了16%。
這一回暖趨勢的背后,是合資車企“油電并進”戰略的有效實施。一方面,通過“油電同智”策略,這些車企對燃油車進行了智能化升級,從而穩固了其核心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不少合資品牌正加速向“研發2.0”轉型,通過決策本土化、供應鏈本土化,迅速推出具有競爭力的電動化產品。
具體來看,一汽豐田上半年銷售新車37.78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6%;一汽-大眾則銷售了43.61萬輛新車,同比增長3.5%;上汽大眾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了52.3萬輛,同比增長2.3%;上汽通用和廣汽豐田也分別實現了24.51萬輛和36.42萬輛的銷量,均呈現正增長。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猛攻勢,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萎縮,但合資車企并未放棄這一主要陣地。為了提升燃油車產品競爭力,這些車企正加快補齊智能化短板,讓燃油車變得更加智能。例如,一汽-大眾推出了“燃油車三步走”的智駕路線圖,旨在通過逐步升級智駕功能,實現燃油車的智駕平權。
在“油電同智”戰略的推動下,廣汽豐田旗下凱美瑞、賽那、漢蘭達三大燃油車旗艦上半年銷量達到了17.91萬輛,同比增長30%,占比提升至49.2%。上汽通用的別克GL8、昂科威等經典車型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顯示出燃油車市場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除了穩固燃油車市場,合資車企還在加速推出智電產品,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也從“全球技術導入”轉變為“中國市場主導”。例如,一汽豐田推行“RCE體制”,通過決策權下放和研發本土化,實現“中國用戶需求現地研發”。這一策略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汽豐田電動化車型上半年銷量占比達到了49%。
德國車企也在加強本土研發方面的投入,大眾汽車甚至提出要在中國打造第二個狼堡,甚至超過狼堡的研發能力。根據大眾汽車與中國一汽簽署的技術合作升級協議,雙方計劃從2026年開始為中國市場推出超過11款全新車型,加速智能電動車的轉型。
合資車企在營銷策略上也更加靈活多元。上汽大眾率先推出限時一口價車型,隨后多家車企紛紛跟進。廣汽豐田、東風日產、一汽-大眾等品牌也加入了“一口價”模式,通過價格透明化和大幅優惠重塑消費體驗,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上汽通用別克品牌更是全面推行“一口價”策略,即全國統一價,這是對限時“一口價”的再次升級。這一策略不僅簡化了購車流程,還提升了消費者的選車和購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