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統治汽車市場長達一個世紀的今天,其兩大核心優勢——快速加油與穩定續航,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切,都源自全固態電池的橫空出世。
續航方面,全固態電池的表現令人矚目。測試數據顯示,部分車型如奇瑞、比亞迪的續航里程已輕松突破1000公里大關,甚至直逼1500公里,遠超特斯拉Model S的表現。這意味著,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將大大減輕。
充電效率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在800V高壓平臺的加持下,全固態電池只需6至8分鐘即可充至80%電量,這一速度與燃油車加油時間幾乎不相上下。電動車在便捷性上,正逐步縮小與燃油車的差距。
安全性能方面,全固態電池同樣展現出顯著優勢。其固態電解質特性使得電池在碰撞時不易起火,且在極端低溫環境下,-30℃仍能保持穩定性能,這是燃油車在冷啟動時所難以比擬的。
然而,燃油車所特有的“機械感”與駕駛樂趣,在電動車的絕對性能面前,或許只能成為一種情懷的象征。隨著電動車技術的不斷進步,燃油車所依賴的傳統優勢正逐漸消失。
盡管全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已定于2027年,但燃油車并未立即面臨退場危機。一方面,混動車型如比亞迪DM-i等,憑借“油電雙修”的策略,在10萬級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且成本較固態電池車型低20%。
另一方面,全球充電樁密度遠低于加油站,尤其在偏遠地區,燃油車仍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5萬級“買菜車”市場中,燃油車憑借成本優勢,預計仍能堅守陣地至少十年。
然而,全固態電池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高昂的價格成為消費者的一大顧慮。雖然“千公里續航”極具吸引力,但多花20萬是否值得,成為消費者心中的一道難題。同時,超充樁的普及也尚需時日,預計還需十年才能廣泛覆蓋。
業內對于全固態電池的未來也存在分歧。樂觀派認為,到2030年,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將逼近液態電池,從而徹底淘汰燃油車。而保守派則警告,若成本無法下降,固態電池可能只能局限于高端市場,反而為混動車型留下發展空間。
油電之戰,勝負尚未塵埃落定。全固態電池雖如一把鋒利的“屠龍刀”,但其砍向燃油車的速度,還需看技術與成本賽跑的結果。短期內,燃油車仍能憑借低價與混動策略維持市場地位;但長期來看,當固態電池價格下探至20萬級市場時,燃油車的黃昏或許才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