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長久以來的統治地位,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長久以來,燃油車以其加油迅速和續航里程穩定而著稱,然而,全固態電池的橫空出世,正悄然改變這一格局。
在續航里程方面,全固態電池的表現令人矚目。據悉,其續航能力可以輕松突破1000公里,奇瑞、比亞迪的測試車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00公里,遠超特斯拉Model S的表現。而在充電效率上,借助800V高壓平臺,全固態電池僅需6-8分鐘即可充至80%,這一速度與燃油車加油時間相差無幾。
不僅如此,全固態電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展現出顯著優勢。其固態電解質不易受損、不易起火,即便在-30℃的極端低溫下也能正常運行,相比之下,燃油車在冷啟動時的表現則顯得遜色不少。
面對全固態電池的強勢來襲,燃油車引以為傲的機械感和駕駛體驗,似乎也開始顯得蒼白無力。在絕對性能面前,這些曾經的賣點或許只能被視為一種情懷。
然而,盡管全固態電池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燃油車的退場之路或許并不會一帆風順。首先,混動車型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如比亞迪DM-i等插混車型,憑借“油電雙修”的策略,在10萬級市場中站穩了腳跟,且成本較固態電池車型低了20%。
加油站的廣泛分布也為燃油車提供了喘息之機。目前,全球充電樁的密度僅為加油站的1/3,在偏遠地區,燃油車仍然是剛需。
再者,5萬級“買菜車”市場中,燃油車憑借成本優勢仍有一定競爭力。在這一價格區間內,燃油車或許還能再戰十年。
當然,全固態電池的普及也面臨著現實的挑戰。盡管其續航和充電效率令人矚目,但高昂的價格卻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多花20萬購買一款續航超千公里的車型,對于普通人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同時,超充樁的普及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充電效率極高,但若超充樁無法廣泛普及,那么全固態電池的這一優勢也將大打折扣。
業內對于全固態電池未來的看法也存在分歧。樂觀派認為,到2030年,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將逼近液態電池,從而徹底淘汰燃油車;而保守派則警告稱,若成本無法下降,固態電池可能只能局限于高端市場,反而為混動車型提供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