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汽車品牌奧迪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戰略調整,正式放棄了之前設定的2033年前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的目標。這一轉變標志著奧迪在電動化轉型道路上采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
奧迪CEO Gernot D?llner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透露,公司經過深思熟慮后認為,內燃機在短期內仍將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混合動力車型中的應用。這一觀點反映了奧迪對當前市場趨勢和技術發展的深刻理解。
實際上,奧迪的電動化轉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數據顯示,2024年奧迪在全球交付的純電動汽車數量同比下降了8%,新能源滲透率不到10%。這一結果無疑給奧迪的電動化戰略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在中國市場,本土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搶占先機,給奧迪等外資品牌帶來了巨大壓力。
不僅如此,奧迪面臨的困境并非個例。沃爾沃和奔馳等豪華品牌也先后調整了電動化目標。沃爾沃放棄了到2030年僅銷售純電動汽車的計劃,將電動化目標調整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池車型至少占銷量的90%。而奔馳則宣布不再堅持2030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面轉向電動汽車銷售的目標。這些調整背后,共同的原因是新能源車型銷量不如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電動化轉型面臨挑戰,但奧迪并未完全回歸燃油車。相反,奧迪正在探索一條“油電共生”的道路。這一戰略旨在結合燃油機和電機的優勢,提高車輛的性能和體驗。例如,奧迪最近發布的新車型中,不少采用了燃油機與48V電機組合的動力系統,既保留了燃油機的動力性能,又通過電機實現了節能和智能化配置的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奧迪也在積極投入。據悉,奧迪在國內市場接下來的新車將搭載華為的智能座艙和乾崑智駕技術,部分車型甚至配備了雙激光雷達。這些智能化配置的加入,將進一步提升奧迪車型的競爭力。
奧迪在新能源領域也并未止步。在上海車展上,一汽奧迪A6L e-tron迎來了全球首發亮相。這款中大型轎車采用純電動力,并將在長春新工廠本土化生產。同時,上汽奧迪也發布了全新AUDI品牌中的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這款車型具有濃郁的新勢力氣息,無論是外形設計、車內配置還是技術平臺,都與中國品牌的新勢力車企有異曲同工之妙。
奧迪的戰略調整反映了汽車行業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盡管電動化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內仍需順應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規律。對于車企而言,盈利是首要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靈活調整戰略,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