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華汽車品牌中,電動化轉型的浪潮曾一度洶涌澎湃,其中奧迪曾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自2026年起,全球新推出的車型將全面轉向純電動,計劃在2033年前逐步淘汰內燃機車型。然而,這一宏偉藍圖如今已發生顯著變化。
奔馳、寶馬、奧迪(BBA)這三大豪華車制造商中,奔馳一度是最激進的電動化推動者,考慮在2030年前于部分歐洲市場實現全面電動化,但隨后也調整了這一計劃。如今,奧迪也加入了調整步伐的行列,正式宣告暫停全面電動化的既定目標。
奧迪CEO葛諾德(Gernot D?llner)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明確表示,奧迪將不再堅持前任管理層制定的2033年前全面停止生產燃油車的目標。他認為,內燃機在短期內仍將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混合動力車型中。
這一決策的背后,是奧迪電動汽車銷量未達預期的現實。2024年,奧迪全球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同比下降8%,僅占全年新車交付總量的不到10%。這一成績反映出奧迪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挑戰,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場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奧迪的步伐略顯遲緩。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本土車企憑借先發優勢,占據了顯著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奧迪等外資品牌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而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盡管電動汽車受到政策支持,但電費優勢并不明顯,充電樁數量也相對有限,這使得純電動車型的使用成本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高于燃油車。
不僅奧迪,沃爾沃和奔馳等車企也相繼調整了電動化目標。沃爾沃放棄了到2030年僅銷售純電動汽車的計劃,轉而將目標設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池車型至少占銷量的90%。奔馳同樣宣布不再堅持2030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面轉向電動汽車銷售的目標。
這些調整反映出車企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務實態度。面對新能源車型銷量不如預期的現實,車企開始重新審視電動化戰略,尋求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在這一背景下,“油電共生”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概念。
奧迪并未完全回歸燃油車時代,而是選擇了一條“油電共生”的道路。在近期發布的新車型中,不少采用了內燃機與電動機相結合的動力系統,以提高車輛的性能和體驗。同時,奧迪也在智能化方面加大投入,引入華為智能座艙和乾崑智駕技術等先進配置。
在新能源領域,奧迪依然保持著持續的發力。上海車展上,一汽奧迪A6L e-tron迎來了全球首發亮相,新車采用純電動力,并將在長春新工廠本土化生產。上汽奧迪也發布了全新AUDI品牌中的首款量產車型——奧迪E5 Sportback,新車設計前衛,配備了大連屏和800V高壓平臺技術等先進配置。
同時,奧迪也在插混市場持續發力,近期發布的第三代奧迪Q3提供了電池更大、純電續航更長的插混版本,這一版本有望成為其主力銷售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電氣化轉型過渡期的優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