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舉辦的“2025夏季達沃斯貴州茅臺·新浪財經之夜”活動中,華大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尹燁發表了引人入勝的演講。此次盛會于6月24日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業界精英與學者。
尹燁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盡管人工智能被視為一場偉大的工業革命,但他并不認為這將是人類技術進步的終點。為了佐證這一看法,他將超級計算機與人腦進行了對比。他指出,擁有860億個神經元的人腦,僅需20瓦的可測量功率,便能展現出與AlphaGo、Alphazero等頂尖AI相當的對弈能力。他幽默地調侃道:“我吃個饅頭就能演講、下圍棋,GPU能做到嗎?”
尹燁進一步強調,當前基于GPU的大模型路徑遠非終極解決方案。他提出,所有的真理都是有限或有效的,隨著已知領域的擴大,未知領域也隨之擴展,因此人類永遠無法宣稱已接近極限。
在談及細胞的奇妙之處時,尹燁指出,一個體重120斤的人體內擁有37萬億個細胞,每個細胞包含約10的18次方個分子,以及60億堿基對。如果將一個人的所有DNA堿基拉長,其長度足以往返地球至月亮8000次。這一驚人的事實揭示了每個人都是大數據的載體。
尹燁還深入探討了自然語言與DNA語言之間的區別。他提到,無論是中文、英文、法文還是日文,都是人類定義的語言,而真正的自然語言是DNA的語言。從乙肝病毒到人類,不同生物體的DNA堿基數量雖差異巨大,但都呈現出自洽的特性。
尹燁解釋稱,人類通過烹飪實現外化的消化、輸血實現外化的記憶以及IT技術實現外化的智能,從而使得體內的37萬億個細胞能夠和諧共存。他呼吁人們向自然學習,因為自然中蘊含著無數智慧。他特別提到,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在于中樞神經元的拓撲結構可以完全重構,這意味著人類的思維與行為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尹燁還強調了人類最基本的神性——安慰劑效應的真實性。他鼓勵人們保持正能量,因為我們的感知世界是由我們自己創造的。他提到,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凡墻皆是門”,只要勇于面對并克服困難,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演講的結尾部分,尹燁再次強調了科技與文明的關系。他認為,科技只能決定人類奔跑的速度,而文明和悲憫才能決定我們奔跑的方向。他呼吁人們行善積德,因為AI的行為將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他幽默地表示:“如果你想讓AI對你友好,那就先做一個善良的人吧!”
尹燁的演講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他以輕松的語氣調侃道:“這都是因為我爹從小訓練我講相聲的貫口,看來多練練嘴皮子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