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拍攝于2012年的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衛星圖片在網絡上迅速走紅。這張由Google地圖提供的衛星圖像展示了一處坐標位于12°22'13.3"N 23°19'20.2"E的無名山丘,其形狀酷似人類的嘴唇,因此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自然之唇”。
該山丘的長度約為900米,最寬處達到350米,其獨特的“飛吻”造型引發了全球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熱議。有趣的是,這座山丘在地圖上已被標記為“露營地”,這一巧合無疑為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對于這一奇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俄勒岡大學的地貌學專家喬什·羅林給出了專業解讀。他指出,從衛星影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脊中央有一條突出的抗侵蝕巖脈,這條巖脈的風化速度相較于周圍的巖石更為緩慢,從而逐漸塑造出了這種令人驚嘆的特殊地貌。
羅林進一步解釋說,這種地形的形成通常取決于巖脈的走向和規模。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周邊較松軟的巖石逐漸形成了傾斜面,而抗侵蝕巖脈則相對保持完整,最終形成了這一自然奇觀。
“自然之唇”的意外走紅不僅吸引了全球網友的目光,也引發了科學界對非洲獨特地質構造的新一輪關注和討論。許多網友表示,這一自然奇觀讓他們對地球的自然之美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感悟。
隨著“自然之唇”在網絡上的持續發酵,已有不少探險愛好者計劃前往實地探訪這一自然奇觀。同時,Google地圖上的該地點訪問量也出現了激增,顯示了網友們對這一奇特地貌的濃厚興趣。
從最新的2025年衛星照片中可以看到,“自然之唇”周圍已被綠色田野所包圍,樹木覆蓋率也有所提高。這一變化不僅展示了自然環境的演變,也為這一自然奇觀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