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大潮中,南京的多所高校與知名企業攜手,開啟了一系列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鋪就了一條直通就業的高速路。
李丹,一名即將于今年7月畢業的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生,早已鎖定了小米集團的軟件開發工程師崗位。這份令人羨慕的offer,得益于她去年參與的小米工程師訓練營。這個由小米集團與南京林業大學聯合打造的訓練營,為本科三年級和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提供了為期15天的密集培訓,內容不僅涵蓋前沿技術理論,還包括實戰項目演練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通過嚴格的專業培訓和考核,李丹脫穎而出,成功簽約。
小米工程師訓練營是小米深化產教融合的一次積極探索。從最初的4人研發團隊,到如今涵蓋電動汽車、互聯網服務等多個核心業務領域,小米在南京的業務版圖迅速擴張,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激增。訓練營的設立,正是為了發掘和培養有潛力的學生,讓他們畢業后能夠優先進入小米發展。數據顯示,超過50%的參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核,獲得提前批次的錄用offer。
不僅小米,華為也在積極探索與高校的深度合作。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華為實驗班,是全球首個數據通信方向的實驗班。這個由華為與南信大共同打造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旨在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實驗班的課程由校內老師和華為專家團隊聯合編著及授課,實訓項目均提煉自華為真實的產業應用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中提升關鍵能力。
南京大學與阿里云的深度合作,也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雙方共同啟動了“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課程共建、實驗室合作、實習實訓等方式,培養具備前沿技術能力和產業應用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在南京大學“天池杯”AI創新大賽中,阿里云為參賽隊伍提供了全程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讓學生們在實戰中體驗AI創新的樂趣和挑戰。
這些深度合作項目的實施,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實踐平臺,也為企業輸送了大量具備實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小米集團華東總部的人數已從2000多人增長至近5000人,其中800余名南京高校應屆畢業生加盟。隨著小米南京科技園C棟的即將投用,未來還將新增約7500個工位,打造萬人研發中心,更多崗位虛位以待。
產業界與學術界的緊密連接,推動了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高校與知名企業的深度合作,不僅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雙贏的合作模式,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