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科技領域,2025年見證了革命性的進展。長安汽車宣布,其金鐘罩固態電池即將于年末首次亮相市場,與此同時,奔馳也啟動了450Wh/kg固態電池的量產車型測試。政策層面亦不甘落后,中國工信部將固態電池列為“核心研發目標”,計劃在2027年前培養出3至5家國際領先的固態電池企業,并提供最高2億元的單個項目補貼。
資本市場的反應異常熱烈。摩根士丹利預測,至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將膨脹至超過1200億美元規模,其中中國市場將占據40%的份額。在低空經濟領域,每臺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對電池的需求高達500至1000kWh,其價值遠超新能源汽車。
基于官方財報數據,以下介紹三家在固態電池領域擁有獨特技術的領先企業。
贛鋒鋰業是全球唯一一家橫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企業,其能量密度已達到500Wh/kg。該公司在重慶的5GWh混合固液電池生產線已經投產,全固態電池通過了嚴苛的200℃熱箱與針刺測試,并正在進行裝車驗證。憑借技術領先,贛鋒鋰業2025年股價上揚21%,外資持股比例大幅提升35%。
當升科技是國內唯一實現鎳含量超過95%的單晶正極材料量產的企業,其循環壽命高達2500次。該公司成功解決了全固態電池界面阻抗問題,與衛藍新能源、清陶能源合作研發的正極-電解質復合體系,將阻抗降低了60%,可適配400Wh/kg的高能量密度電芯。與寧德時代、比亞迪的深度合作,預計2025年正極材料出貨量將激增300%,并有望進入特斯拉4680電池的供應鏈。
另一家備受矚目的黑馬企業,不僅外資重倉持有,還由國資委控股,市值卻不足百億。該企業擁有全球首條GWh級的修復型固態電池試驗線,其獨創的“補鋰”技術將電池循環壽命提升至8萬次,遠超行業平均水平?,F代汽車已向其下達了45億元的訂單,同時它還成功進入了億航智能eVTOL電池的供應鏈。摩根士丹利、瑞銀、高盛等五大外資巨頭紛紛建倉,2025年第二季度外資持股比例激增200%。這家企業背靠國資委,重組預期強烈,煙臺基地的目標產能高達10GWh。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保證投資收益,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承擔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