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一股新的變革風潮,近20家主流乘用車企業紛紛發布聲明,共同承諾將供應商的支付賬期縮短至60天內。這一舉措旨在加速產業鏈的資金周轉,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并推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舉不僅贏得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帶動了A股汽車零部件板塊公司的股價普遍上漲。
此次車企的集體行動,是對6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修訂《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積極響應。該條例明確規定了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的支付期限為60日,并禁止強制接受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支付方式。這一政策為長期以來困擾中國汽車產業鏈的賬期問題提供了明確的解決方案。
6月10日晚,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以及東風汽車參股的賽力斯等四家汽車企業率先發聲,承諾對供應商的賬期不超過60天。緊接著,從6月10日晚至6月11日,包括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在內的近20家主要車企紛紛跟進,均發布了類似的聲明。其中,北汽集團和上汽集團還特別強調,不會使用“商業承兌匯票”來變相延長賬期。
長期以來,國內汽車供應商面臨著貨款被長期拖延支付的問題。一些車企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平均周轉天數甚至超過100天,這對上游零部件企業的資金周轉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此次車企的集體承諾,無疑為這些企業帶來了一絲曙光。
業內專家表示,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構成,整車廠背后往往關聯著上千家零部件企業。因此,整車廠支付賬期的長短,不僅影響著零部件企業的資金周轉,更關乎其生存發展。縮短供應鏈企業的賬期,將有助于緩解全產業鏈的資金壓力,提升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對于此次車企的集體承諾,A股汽車零部件板塊公司反應積極。6月11日,該板塊公司的股價普遍上漲。業內專家指出,這一舉措對于提升行業信心、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盡管車企的承諾為零部件企業帶來了利好,但一些企業仍持謹慎態度。有Tier2上市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車企賬期的縮短需要通過電池廠商進一步傳導,影響存在滯后性。因此,他們仍在觀望這一政策的具體實施效果。
此次車企集體對支付賬期的承諾,雖然并未涉及收貨時間、賬期計算、價格協商等一系列具體細節,但已經為中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如果車企能夠真正落實這一承諾,建立起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中國汽車產業鏈將迎來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