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交平臺上關于車企OTA(空中下載技術)更新頻率降低的討論熱度不減,眾多車主及業內人士紛紛表達了對這一現象的焦慮。據統計,自今年3月以來,相關話題在小紅書等平臺上的帖子數量激增,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信息平臺威爾森的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月均功能更新量為648項,然而今年3月,該功能更新量驟降至265項,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盡管4月和5月分別回升至391項和495項,但仍未達到同期水平。這一趨勢引發了業界對OTA更新減緩原因的猜測。
多家車企對此的解釋是,由于需要遵循新的OTA執行規定,包括走公告程序和等待審批完成時間。蔚來創始人李斌便透露,原定于4月底推送的蔚來世界大模型,實際上直到5月底才開始向用戶推送。這一新規指的是今年2月25日,工信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
新規強化了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對OTA升級活動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類管理,要求企業提交更多的技術參數和測試驗證報告。然而,經過與多位業內人士的交流后發現,新規只是導致OTA次數減少的諸多因素之一,成本、風險和硬件等因素同樣在制約OTA的推送。
實際上,新規對OTA頻率的影響有限。根據新規條款,座艙升級、車機娛樂等不影響安全且不涉及主要技術參數的功能更新,僅需備案即可推送。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監管趨嚴,幾乎所有OTA升級都需要經過審批流程,即便是非安全相關的功能更新也不例外。這導致了OTA推送時間的延長,特別是對于與安全相關的功能,如輔助駕駛,延遲一兩個月推送已成為常態。
盡管如此,仍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新規對OTA節奏的影響并不大。他們指出,車企通常會提前規劃一整年的更新計劃,并確保審批所需的測試和數據提前滿足新規要求。因此,盡管新規增加了一定的審批流程,但并未對OTA的推送速度造成太大影響。相反,營銷方面受到的影響更為顯著,OTA前的預熱活動大幅減少,宣傳物料中的表述也更為低調嚴謹。
成本和風險是制約OTA推送的另外兩個重要因素。對于不自研軟件的主機廠而言,推送一次大型OTA需要多家供應商的協同,資金投入巨大。而自研軟件的主機廠同樣面臨高昂的研發成本和人力支持。車機硬件資源的限制也是制約OTA推送的原因之一。一些使用時間較長的車輛,其車機硬件資源可能已經接近耗盡,推送新的軟件更新可能會導致系統卡頓。
除了成本和硬件限制外,車企本身的風險管控也是影響OTA更新的重要因素。由于與汽車安全密切相關,車企在更新更高級功能時會更加謹慎。這不僅體現在智駕部分的更新上,也體現在對所有OTA內容的取舍上。車企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車主需求,并篩選掉偽需求和不可落地的需求,主要考慮成本和更新價值。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主機廠和供應商對嚴格的新規均持支持態度。他們認為,新規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防止車企將未經驗證充分的半成品上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車型投放周期的縮短,整車代碼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很多驗證不充分的問題出現。新規的出臺有助于車企更加重視產品質量和安全性能,從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業內人士也呼吁車企在成本控制和保持競爭力之間找到平衡點。對于一些用戶側感知不明顯的功能,車企可以考慮延后推送,但對于一些重要的功能,如輔助駕駛等,如果落后行業太多就會失去競爭力。因此,車企需要在產品規劃初期就充分考慮車主需求和市場趨勢,制定合理的OTA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