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繞谷歌是否應主動分拆的討論在美國科技界和法律界掀起波瀾。這一話題的焦點源自《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谷歌因違反反壟斷法正面臨美國法院的裁決,并正與司法部就潛在的分拆計劃進行激烈辯論。
投資公司D.A. Davidson & Company的科技分析師吉爾·盧里亞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觀點:谷歌應主動分拆其多樣化的業務。盧里亞認為,谷歌已發展成為一個業務龐雜的“企業集團”,旗下業務如自動駕駛服務Waymo、YouTube、云存儲、搜索及廣告網絡等,雖然各具特色,但關聯性不強。
盧里亞進一步指出,谷歌當前的2萬億美元市值主要依賴于搜索廣告業務,該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然而,隨著AI技術的發展,谷歌搜索業務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4月,谷歌在蘋果Safari瀏覽器上的搜索量首次下滑,導致公司股價下跌超過9%。
相比之下,谷歌的其他業務并未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盧里亞認為,如果Waymo作為一家獨立公司上市,其估值可能接近特斯拉的1萬億美元市值,尤其是考慮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租車計劃仍處于早期階段。同樣,YouTube在華爾街的受歡迎程度也遠不及競爭對手Netflix。
盧里亞在一份研報中估算,如果谷歌將所有業務部門分拆并讓它們獨立運營,總估值可能超過3.7萬億美元,幾乎是當前整體市值的兩倍。他強調,投資者更傾向于看到一場大規模的分拆,而非零散的拆分。
盧里亞承認,他的提議被谷歌采納的可能性不大,但他認為這一可能性正在逐漸增加。他指出,分拆不僅能帶來財務上的好處,還能促進市場競爭,激發工程師的創新精神,可能誕生出類似初代谷歌搜索引擎那樣的顛覆性產品。
其他資產管理公司也對分拆的邏輯表示支持。深水資產管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吉恩·蒙斯特表示,盡管公司分拆在理論上通常有望提升股東價值,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以失敗告終。然而,谷歌的案例似乎是個例外,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價值增值。
回顧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運營商AT&T在面臨司法部反壟斷訴訟時,最終選擇主動分拆業務,保留了長途電話業務,并剝離出七家負責本地通話的區域公司。這一舉措在隨后的至少十年里恢復了市場競爭。
面對分拆的提議,谷歌拒絕直接評論盧里亞的觀點。其發言人援引了一篇博客文章的內容,強調Chrome和Android是谷歌耗費多年精力打造并免費提供的平臺。美國司法部提出的將它們分離出去的提議將破壞這些平臺,損害基于這些平臺建立的企業,并削弱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