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圍繞“零公里二手車”問題的閉門研討會在北京悄然舉行,引起了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公司及行業機構的廣泛關注。此次會議雖未對外公開,但據財聯社從多方獲悉,商務部召集了包括比亞迪、東風集團、瓜子二手車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及行業組織,共同探討這一熱點議題。
會上,針對“以零公里二手車名義進入市場的車輛流通問題”及“如何進一步推動二手車流通消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規范措施進行了深入研討。這一舉動被視為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此前公開警告部分企業利用“零公里二手車”虛構銷量、破壞市場規則的快速響應。
在5月23日的一次采訪中,魏建軍曾指出,部分企業通過“零公里二手車”的方式虛構銷量,這一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隨后的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也提到了魏建軍的這一發言,并表示長安汽車會謹慎分析海內外風險。
據了解,“零公里二手車”在行業中并非真正的二手車,而是通過人為設計的交易結構“轉一次手”的新車。這些車輛多來自月末、季末任務壓力較大的時點,被包裝成“準新車”在網上銷售。而像瓜子二手車這樣的流通平臺,則成為了車企調賬動作的“數據出口”,消費者買到的往往是為季度業績服務的財務面具。
此次閉門研討會的召開,無疑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入剖析和探討。與會各方紛紛表示,零公里二手車問題表面上是流通環節的扭曲,實質上則暴露出國內上市車企在會計核算和監管體系上的漏洞。在美股市場,SEC對于收入確認的規則極為嚴格,而在國內,監管多停留在形式審查上,對于這類“以二手為名、沖業績為實”的做法尚缺乏有效應對機制。
因此,有業內人士呼吁,治理零公里二手車問題不應僅限于商務領域,還需引入證監會等監管機構,建立對上市公司收入確認行為的穿透式監管機制。重點不在于是否允許零公里車流通,而在于是否允許車企通過偽交易、提前確認來美化報表。
從政策層面來看,監管部門可能不會直接叫停零公里二手車,但預計會對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等方面進行強化要求。尤其是對于頻繁在財報中依賴“批發”提振數據的上市公司來說,這將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并可能觸發投資者對其財務健康狀況的重新評估。
此次閉門研討會雖然未給出明確的答案,但已經釋放出監管風向變化的前奏。車企、平臺及行業協會等各方在其中應承擔何種責任?這些問題已經無法回避,需要各方共同思考和解答。
隨著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和市場環境的日益成熟,相信零公里二手車問題將得到更加有效的解決。同時,這也將促使車企和平臺更加注重合規經營和誠信經營,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透明、真實的二手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