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績的風口浪尖上,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Oliver Blume)的雙重身份成為了眾矢之的。這一身份爭議,源自他同時擔任大眾汽車集團和保時捷的CEO,尤其是在保時捷2022年9月獨立上市后,質疑聲浪此起彼伏。
近日,大眾汽車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股東們紛紛要求對公司治理結構進行改革,直指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他們強調,董事會需要更大的獨立性,并對控股家族的主導地位表達了日益增長的擔憂。幾家主要投資者更是直接點名奧博穆的雙重身份,認為這是造成公司治理混亂的根源。
來自德克投資(Deka Investments)的英戈?斯佩奇在大會上直言不諱:“奧博穆先生,我們再次緊急呼吁你,讓出你在董事會的一個職位?!彼M一步指出,這種治理結構導致的利益沖突“非常有問題”,已經給大眾帶來了“聲譽的嚴重受損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奧博穆自1994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以來,歷經奧迪、西雅特、大眾及保時捷等多個管理職務,2015年出任保時捷CEO,2018年進入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2022年7月接替迪斯成為大眾集團CEO。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讓他對大眾汽車集團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貢獻。
然而,資本市場的冷酷無情并不因個人的努力而改變。據LSEG數據顯示,大眾汽車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近25%,從140.4歐元跌至105.6歐元,遠低于歐洲汽車指數和德國DAX指數的表現。
面對業績的下滑,大眾汽車集團警告稱,公司可能觸及年度利潤率預測的下限。這家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汽車制造商正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美國的高額關稅、中國的激烈競爭、以及歐洲的高成本。
盡管保時捷家族和皮耶希家族通過控股公司保時捷(Porsche SE)實際控制著大眾汽車,并擁有大部分投票權,但監事會主席沃爾夫岡?保時捷(Wolfgang Porsche)卻將股價低迷歸咎于業績不佳和成本高企,而非治理不善。
還有四名投資者指出,董事會在電氣化或數字化等關鍵領域缺乏專業知識,這阻礙了大眾汽車的發展。資產管理公司DWS的亨德里克·施密特表示:“權力,而非市場主導著大眾,這種給人的印象越來越強烈?!?/p>
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奧博穆和監事會主席潘師(Hans Dieter Poetsch)為CEO的雙重角色進行了辯護,認為這有利于大眾和保時捷正在進行的成本削減努力。然而,投資者們對此并不買賬。
聯合投資公司的珍妮·韋寧直言:“你不應該年復一年地對股東的批評置之不理,而應該在大眾進一步陷入危機之前,最終解決并糾正這些明顯的治理缺陷?!?/p>
2025年一季度,大眾汽車集團的銷售收入為776億歐元,同比增長2.8%;但稅后利潤卻同比大降40.6%,僅為21.86億歐元。這一數據無疑給奧博穆和整個大眾汽車集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在4月的上海大眾汽車集團之夜上,人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充滿狼性的大眾汽車集團。從增程式混動、插混到純電動汽車,從外觀內飾到輔助駕駛,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準備了豐富的產品攻勢,意圖奪回市場份額并提升盈利能力。
然而,留給奧博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投資者和股東們能否保持足夠的耐心,等待他扭轉大眾汽車集團和保時捷的當前局勢?這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畢竟,在歷史上因業績不佳而下課的汽車行業CEO并不在少數。尤其是在最近兩年,汽車上市公司的一把手走馬換將已經變得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