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近期因一則“死訊”謠言意外登上熱搜,但他以一句輕松的“我和零跑都活得挺好”回應,展現了從容不迫的態度。朱江明一貫低調,在社交媒體上鮮少露面,也不熱衷于夸大宣傳,但這并未妨礙零跑汽車在市場上的穩步前行。
近期,零跑汽車發布的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100.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87.1%,凈虧損收窄至1.3億元,毛利率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了14.9%。這一系列亮眼的數據,對于關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來說,并不意外。
在過去的一年里,零跑汽車憑借“半價理想”的稱號,悄然躋身新勢力銷量排名的前列。幾年前,當零跑宣布全域自研時,業內不乏質疑之聲。然而,如今零跑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強勁,還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了出海合作,成為第二家與海外巨頭攜手的新勢力車企。
零跑汽車的銷量增長勢頭強勁。2024年,零跑以117.48%的完成率超額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全年交付量達到293724輛,同比翻倍,位居新勢力車企銷量榜第三位。進入2025年,零跑的銷量繼續攀升,1至4月累計銷量達到128591輛,超越多家競爭對手,位列新勢力銷量榜第二名。
然而,零跑汽車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作為創始人的朱江明,既非汽車專業出身,也缺乏傳統汽車行業的背景,這使得零跑在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2019年,零跑推出的首款車型S01,雖然性價比看似頗高,但市場反響平平,年銷量不足千輛。
面對困境,零跑決定用產品力說話。此后,零跑推出的一系列車型,雖然在外觀、配置等方面不乏其他車企的影子,但售價卻遠低于對標產品。例如,對標理想L7的零跑C10,在造型、風格、配置等方面與理想L7相似,但價格僅為理想L7的一半左右。這種策略讓零跑在市場上迅速站穩腳跟。
朱江明對于零跑被稱為“小理想”、“小比亞迪”等并不介意,他認為這是向成功企業學習的表現。零跑將汽車行業里品牌為導向的定價策略,改為了普通消費品行業里靠成本來定價的策略。如果消費者只看重性價比而不關注品牌,零跑無疑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選擇。
為了降低成本,零跑在供應鏈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零跑堅持零部件自研模式,自研、自造的核心零部件占整車成本的65%以上。零跑還繞過傳統一級供應商,減少中間環節的利潤分成,進一步壓縮成本。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斷增強。
然而,零跑要打造“好而不貴”的汽車,并非易事。在“不可能的三角”中,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往往難以兼顧。零跑也曾經歷過“越賣越虧”的困境,但近年來通過積極降本和增加收入,零跑逐漸走出了銷量和虧損的雙重困境。
盡管零跑汽車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零跑的研發費用一直低于同行,隨著汽車行業向智能化轉型,零跑需要投入更多資金進行技術研發。另一方面,規模效應有可能會觸及天花板,零跑需要在提升品牌溢價和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