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司近期對其新能源戰略進行了引人注目的調整。公司官方宣布,原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純電動汽車及軟件開發領域的10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5003億元),將縮減三成,調整后的投資總額約為3502億元人民幣。這一變動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
在軟件開發領域,本田雖維持了2萬億日元的投資規模,但研發重點有所調整,增加了對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時,本田對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預期目標進行了下調,降幅達30%,但將汽車總銷量的目標提高至360萬輛以上,其中混合動力車型將作為銷量支柱,預計銷量將達到220萬輛。本田方面表示,此次調整是基于當前電動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的考慮。
本田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展現出理性與穩健的態度。盡管純電動汽車仍是其長遠發展的目標,但在轉型過程中,本田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選擇優先發展更符合自身技術優勢的混合動力技術,以此作為過渡,逐步引導傳統燃油車消費者向混合動力車型轉移,最終向純電動汽車領域邁進。
在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方面,本田致力于技術提升,計劃將燃油效率提高10%以上,并降低下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的成本超過50%,以增強產品競爭力。從2027年開始的四年內,本田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13款新一代混合動力汽車。同時,本田的全新“H標志”也將在2027年以后的新一代車型上陸續使用,不僅限于電動汽車,還將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廣汽本田P7和東風本田S7已率先采用了這一新標志。
面對純電動汽車研發成本的降低,有人擔憂本田是否會因此掉隊。然而,本田增加混合動力技術研發資源的比重,是基于混動技術復雜性和與純電技術互通性的考量。混動車型在電驅、電控緊湊化、功率密度和效率方面的重視,未來也將有助于純電動車型的技術發展。
在純電動車的電池及電池管理方面,本田選擇與寧德時代深化合作,共同推進磷酸鐵鋰電池、CTB集成技術、供應鏈優化等領域的升級合作。通過利用中國供應鏈的優勢,本田在技術方面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同時大幅降低成本。
本田在戰略調整中還將ADAS技術置于重要地位。公司正在開發原創的下一代ADAS技術,并與中國初創公司Momenta合作,開發出更適合中國路況的ADAS技術,并計劃將其搭載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上。這一系列戰略調整展現了本田對當前市場形勢的適應,以及通過發揮混合動力技術優勢、加強智能化科技合作等方式,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