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發布的2024年財報中,國內19家主流車企的業績表現呈現出鮮明的分化趨勢,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和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對這些車企產生了深遠影響。財報數據顯示,車企之間的業績鴻溝進一步拉大,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
比亞迪繼續穩坐盈利榜首,成為國內最賺錢的車企。與此同時,長城汽車雖然銷量微增0.21%至123.3萬輛,但營收卻實現了16.7%的大幅增長,達到2022億元,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增80.8%,達到126.9億元,排名躍升至行業第三。長城汽車的扣非凈利潤也實現了翻倍增長,達到97.4億元,凸顯出其核心業務的強勁盈利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車企都如長城汽車般風光。理想汽車雖然在2023年表現出色,但在2024年卻遭遇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盡管營收增長了16.6%,銷量也突破了50萬輛,但歸母凈利潤卻下降了31.4%,降至80.3億元。這主要是由于產品價格下探和費用投入增加所致。長安汽車同樣面臨類似問題,營收增長5.6%至1597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卻下滑35.4%至73.2億元,這與其新能源轉型過程中的挑戰密切相關。
相比之下,賽力斯則成為新能源市場規模上漲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4年,賽力斯營收實現了305%的大幅增長,達到1452億元,凈利潤更是從2023年的凈虧損24.5億元扭轉為盈利59.5億元。其銷量的同比增長也達到了96.98%,達到49.7萬輛。賽力斯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產品結構的改善和銷量的快速增長。
然而,并非所有傳統車企都能像賽力斯一樣實現盈利的大幅增長。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東風集團股份等車企仍然受到合資業務的拖累,同時面臨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不暢的問題。廣汽集團雖然在2024年實現了200萬輛的銷量規模,但歸母凈利潤卻僅為8億元,扣非凈利潤更是創下近年來新低,虧損達43.5億元。
在新勢力車企中,小鵬汽車和零跑汽車的表現相對穩健。小鵬汽車雖然仍然虧損,但虧損額較2023年有所收窄,毛利率也提升至14.3%。零跑汽車更是在2024年實現了虧損的大幅收窄,并在第四季度實現了正盈利。這主要得益于其規模效應的顯現和技術自研的成本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車企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和新能源轉型的成功,實現了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吉利汽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24年,吉利汽車的凈利潤創下近15年來新高,首次突破150億元。這主要得益于其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和新能源規模效應的擴大。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極氪也表現出色,銷量同比增長明顯,直接提升了吉利的單車利潤率。
江淮汽車的海外業務貢獻度更是超過了國內市場。其2024年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重超過六成,出口量占總銷量的62%。這主要得益于江淮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深耕細作和本地化戰略的成功實施。
總體來看,2024年國內車企的業績表現呈現出顯著的分化趨勢。部分車企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新能源轉型的成功以及海外市場的拓展,實現了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而部分車企則仍然面臨合資業務的拖累、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不暢等問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和新能源市場的持續發展,這種分化趨勢或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