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示了一項關于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公開征求公眾意見。該標準的制定,主要是針對當前市場上流行的隱藏式門把手在實際應用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強調“安全至上”的原則。這一消息的發布,預示著隱藏式門把手的輝煌時期或將結束,傳統門把手或將重新奪回市場的主導地位。
隱藏式門把手,這個名稱本身就充滿了神秘感,但其種類繁多,設計各異,我們不妨稱之為“花式門把手”。它們有的半隱藏,有的伸縮自如,有的單邊翹起,有的內縮隱藏,還有的通過按鍵控制,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種設計雖然新穎,卻讓不少車主在打開車門時感到困惑。
例如,豐田汽車的某些車型,就需要車主先按下隱藏式門把手,再將其拉開,這種設計被不少車主認為不夠便捷。雖然許多汽車品牌聲稱,采用隱藏式門把手是為了降低車輛的風阻系數,但實測數據卻顯示,在緊湊型轎車上,這種設計對風阻系數的影響微乎其微,遠低于車身底盤平整度或后視鏡造型的優化效果。
不僅如此,隱藏式門把手還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由于其集成了電機、傳感器和電子控制系統,其成本比傳統機械門把手高出300-500元/套,且維修復雜度也更高。在極端情況下,如斷電或低溫凍結,隱藏式門把手可能會影響逃生,因此車企需要額外投入成本增加安全冗余設計,如機械解鎖裝置,這無疑進一步推高了成本。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終于出手,制定了相關標準,要求隱藏式門把手必須滿足安全冗余設計、結構強度強化和極端環境適應性等要求。例如,增加機械或斷電保護裝置,確保在碰撞、起火等緊急情況下,即使全車斷電,電動門把手也能通過機械方式手動解鎖;要求門把手能承受5000N的持續壓力而不變形,以防止事故后結構失效;還需通過-30℃至85℃的全溫域測試,解決北方冬季門把手凍結無法開門的問題。
然而,要達到這些要求,隱藏式門把手的成本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因此,不少業內人士預測,傳統門把手可能會借此機會重新奪回市場。畢竟,對于消費者來說,便捷性和安全性才是他們最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