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動車領域迎來了一則震撼消息:比亞迪,這位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航者,正式宣布進軍電動兩輪車和三輪車市場。這一跨界舉動,無疑將在行業內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比亞迪的入局,首先讓低速電動車行業感受到了巨大的震動。長久以來,兩輪、三輪電動車的電池問題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傳統的鉛酸電池壽命短,衰減快,即便是超威、天能等大品牌也難以逃脫這一宿命,用戶常常抱怨“年年換電池,比買車還貴”。
然而,比亞迪卻帶著兩大殺手锏強勢入場。第一招,便是將汽車級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BMS)應用于低速車上。相較于鉛酸電池充放電300次即報廢的短板,鐵鋰電池能充放電3000次以上,意味著3-5年內無需更換電池,長期使用下來,成本反而更低。
第二招,則是依靠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龐大規模來降低成本。低速車市場年銷量高達5000多萬輛,但之前由于鐵鋰電池成本較高,普及率有限。而今,比亞迪憑借全球第一的電池產能(2024年超過300GWh),以及自主制造電芯、隔膜、電解液的能力,有望將鐵鋰電池價格進一步壓低,從而打破鐵鋰替代鉛酸的最大障礙。
隨著比亞迪的加入,電池市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鐵鋰電池從小眾高端逐漸成為主流選擇,不僅續航更長,還支持快充,特別適用于快遞、外賣等商用場景。更重要的是,比亞迪的電池回收網絡解決了用戶“舊電池沒人收”的困擾,同時鐵鋰電池的環保優勢也將加速鉛酸電池的淘汰。
相比之下,鉛酸電池市場則面臨縮水壓力。曾經占據低速車市場70%份額的鉛酸電池,如今在比亞迪的帶頭下,正被鐵鋰電池所取代。這對于依賴鉛酸電池的企業如超威、天能等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必須尋求新的出路,要么轉型進入儲能、備用電源等細分市場,要么與鋰電池企業合作開發新技術,否則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對于兩輪三輪車市場而言,比亞迪的加入無疑帶來了一場從“能用”到“好用”的大升級。普通用戶將享受到續航更長久、成本更劃算、體驗更智能的電動車。鐵鋰電池的普及將解決用戶的續航焦慮,同時智能化系統的引入也將讓電動車變得更加便捷和智能。
比亞迪的入局也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小品牌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要么投靠大廠代工,要么專注于細分市場。而雅迪、愛瑪等頭部品牌則面臨轉型選擇,是自主研發鐵鋰技術與之競爭,還是與比亞迪合作共享供應鏈?這無疑將引發行業內的一波并購整合。
雖然有人對比亞迪的跨界持質疑態度,認為它是“攪局者”,但從長遠來看,比亞迪的加入將推動整個行業的升級和發展。它讓鐵鋰電池從高端配置變為平價剛需,讓低速電動車從勉強可用變為耐用智能。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將意味著更加優質、便捷、智能的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