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降價風暴,令眾多消費者驚喜不已。在短短幾年間,汽車購買預算的購買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2年,6萬元人民幣僅能購得一輛指導價為6.28萬元的宏光MINI EV GAMEBOY,而到了2025年,同樣的預算卻能輕松提走一輛僅上市三個月的秦PLUS DM-i智駕版,這一轉變無疑彰顯了車企們在價格策略上的激進態度。
這場降價大戰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5月份。5月23日,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攜手,對旗下22款智駕版車型進行了大幅度降價,最高補貼額度達到了驚人的5.3萬元。緊接著,5月26日,吉利銀河系列也不甘落后,7款車型均推出了最高1.8萬元的現金補貼,幾乎是以八折的優惠力度進行銷售。
盡管在2024年下半年,不少車企曾聲稱“降無可降”,價格戰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然而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以及技術的快速迭代,2025年的新能源車企們依然無法逃脫價格戰的漩渦。比亞迪與吉利之間的價格戰,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進入5月,國內汽車市場的降價浪潮愈發洶涌。與4月份僅有14款車型降價相比,5月份的降價車型數量顯著增加。比亞迪率先出手,針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的22款車型啟動了新一輪限時補貼和“一口價”活動,降價幅度之大令人咋舌。消費者如今只需不到5萬元,就能將比亞迪A級新能源車開回家,而秦PLUS DM-i智駕版在享受各種補貼后,裸車價格已逼近小型車的價格區間。更令人驚訝的是,B級車的價格也已經下探至A級車的價格帶,比亞迪海豹07 DM-i智駕版的限時一口價僅為10.28萬元。
比亞迪的大幅度降價,迅速引發了其他車企的跟進。吉利汽車為了沖擊百萬年銷量的目標,也在5月26日宣布了其銀河系列車型的限時補貼活動。吉利銀河系列的多款車型均參與了此次活動,補貼后星愿車型的售價低至5.98萬元起。
埃安針對AION Y、第二代AION V等車型推出了限時一口價,最高降幅達3.5萬元。零跑汽車也不甘落后,其C16增程200智享版和C11增程200智享版均推出了誘人的一口價,分別為11.18萬元和10.38萬元。如果再加上置換或報廢國補政策,零跑C11的入手價格甚至低至8.38萬元,這對于一款中型SUV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價格戰的核心區間集中在10萬元以下的市場。這一階段的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一兩千元的價差就可能讓他們轉而選擇其他品牌的車型。因此,車企們不得不通過大幅度降價來吸引消費者。
技術迭代和原材料價格的降低,為這場價格戰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新能源汽車上最重要的部件——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2022年的60萬元/噸暴跌至2025年的6萬元/噸。以一輛搭載100度電池的電動車為例,僅碳酸鋰成本就節省了近4萬元,這為車企們提供了充足的降價空間。
比亞迪憑借其在研發、制造方面的垂直整合優勢,能夠自研自產刀片電池和IGBT芯片,實現了“零中間差價”。同時,其DM-i混動平臺的迭代周期縮短至18個月,規模化生產使單車成本比行業平均低15%。吉利也在進行戰略轉型,通過整合品牌、研發和采購等方面,提高了規模效益,降低了成本。
然而,這場激烈的價格戰也讓車企們的盈利變得更加艱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汽車產業的利潤率僅為3.9%,遠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小車企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而頭部車企雖然能夠依靠規模效應存活,但頻繁的價格戰也會壓縮上游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增加車輛零部件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