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迅猛增長后,似乎觸及了某種無形的天花板。盡管去年這一比例已成功跨越50%大關,使燃油車成為了少數派,但時至今日,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始終未能突破60%,而是在50%左右徘徊。這一現象引發了公眾對燃油車生命力的重新評估,尤其是在2025年初國內流傳出的一系列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負面傳聞之后。
面對這一局勢,不少消費者開始舊事重提,認為油價的持續下跌可能會削弱新能源汽車的吸引力。換言之,油價的下降似乎讓燃油車重獲生機。然而,從現實的經濟賬來看,即便油價繼續下滑,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新能源汽車的運營成本依然遠低于燃油車。以一輛日常平均油耗約為8L的燃油車為例,在當前油價下,每公里的燃油費用約為5.6元,而同等尺寸的增程SUV,在快充模式下每公里的花費僅為約0.2元。除非油價降至每升2元以下,否則加油成本將始終高于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存在一個普遍誤解,即購買新能源汽車主要是為了節省費用。誠然,充電相較于加油的確能節省不少開支,尤其對于有家充樁的用戶而言,日常出行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新能源汽車的魅力遠不止于此。作為新能源汽車車主,無論是純電還是增程車型,都能深刻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駕駛體驗上的巨大變革。
新能源汽車的起步輕盈且靈敏,沒有燃油車常見的拖拽感。盡管部分燃油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與新能源汽車相當,但在城市通勤中,新能源汽車在起步和加速時的表現無疑更為出色。智能化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亮點。相較于燃油車在智能化方面的匱乏,新能源汽車不僅配備了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率,減輕了駕駛者的疲勞感。尤其是在高速NOA環節,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尤為亮眼。
如今,新能源汽車所展現出的產品優勢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燃油車。盡管仍有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速度和續航里程心存疑慮,但隨著蔚來換電、比亞迪兆瓦閃充等技術的推出,新能源汽車的補能速度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油價的下跌雖然降低了燃油車車主的用車成本,但對于新能源車主而言并無實質性影響。從長遠來看,油價的下跌或許只能延緩燃油車的淘汰速度,但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的大趨勢已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