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圓滿落幕,但余溫猶存。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車盛會,本屆上海車展不僅見證了汽車新品的全球首發與技術前沿展示,更凸顯了中國市場對全球汽車消費趨勢的引領作用,同時也成為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集體騰飛的舞臺。
展會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新亮點是首次設立的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吸引了近50家國內外頂尖科技企業參展,涵蓋半導體、芯片等多個領域。參展企業與面積的大幅增長,彰顯了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的蓬勃活力。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眾多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勇敢地邁入整車館,與整車制造商同臺展示,從動力電池、補能系統到智能感知零部件、車規級芯片,再到智能駕駛方案與智能座艙,中國供應鏈企業不僅成為展會焦點,其人氣甚至與整車制造商不相上下。中國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既依賴于整車企業的迅猛發展,更得益于整個產業鏈的協同共進。
供應鏈被譽為汽車產業的根基,沒有堅實的根基,汽車產業便難以枝繁葉茂。回顧歷史,汽車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整車與零部件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整車企業在技術集成上功不可沒,但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的創新,往往源自供應鏈企業。從汽油噴射系統到增壓器,再到防抱死剎車系統,無不如此。全球汽車強國不僅擁有頂尖整車企業,更擁有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強大的汽車產業。反思過去,中國汽車產業雖大不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強大的本土供應鏈支撐。
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的崛起,得益于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電動化與智能化的加速推進,使汽車從傳統機械產品轉變為集機械、電子、計算、感知、儲能等技術于一體的智能終端。這一變化不僅重塑了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更為中國供應鏈企業注入了新活力。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電動化浪潮中脫穎而出;華為、地平線等中國科技企業,則在智能化領域開辟了新的天地。
技術創新與規模降本的良性循環,也是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崛起的關鍵因素。汽車產業的進步離不開技術創新與規模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本土化供應成本低且及時,再加上成熟的研發、制造體系與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一系列優勢使中國供應鏈企業更具競爭力。以激光雷達為例,十年前成本高昂,如今隨著技術革新與規模化應用,成本已大幅下降。
供應鏈的深度,直接決定了產業的高度。中國汽車供應鏈企業的集體崛起,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正從“制造基地”向“創新策源地”轉變。這不僅有助于中國向全球汽車價值鏈上游的高復雜度、高價值環節攀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分布,更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增強產業韌性與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