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一位名叫江先生的年輕人遭遇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購車風波。他斥資六十余萬元購買的進口寶馬540i,在一次輕微碰撞后,意外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這輛所謂的“全新豪車”,全車竟然有五處大面積經過二次噴漆!
這樣將“整容車”冒充新車的行為,實屬罕見。江先生手持漆膜儀的測試結果,憤然前往慶德寶4S店討要說法。有趣的是,面對鐵證如山,4S店的補漆師傅竟矢口否認,聲稱從未進行過二次補漆,但手中的漆膜儀數據卻與他的言辭大相徑庭。
這一幕“睜眼說瞎話”的戲碼,簡直比某些汽車品牌虛標功率的行為還要離譜。隨后,專業鑒定機構的介入,更是讓這場風波升級。鑒定結果顯示,車輛多處存在二次補漆及鈑金修復痕跡,但由于未進行整車解體檢測,只能勉強認定為“非國標事故車”。
這份模棱兩可的鑒定報告,讓人不禁想起了某些電動車品牌宣傳NEDC續航時的擦邊球行為。面對消費者的質疑,4S店的回應更是令人咋舌:“沒有相關法規規定廠家不能對車進行二次噴漆。”這番言論,無異于在告訴消費者:“新車噴漆很正常,無需大驚小怪。”
然而,這場風波并未就此平息。江先生通過法律途徑成功退車后,竟被慶德寶4S店反訴侵犯名譽權,索賠高達100萬元。4S店的理由是,江先生發布的維權視頻導致店內年營業額大幅下降。這一舉動,無疑再次將這場風波推向了高潮。
經過法院審理,重慶中院認定車輛確實存在瑕疵,且這些瑕疵形成于銷售前。因此,4S店作為經營者應當承擔相應責任。然而,法院同時也駁回了江先生提出的三倍賠償訴求。這一“各打五十大板”的判決結果,既體現了法律的公正性,也透露出一種折中的智慧。
對于這場風波,不少準車主都表示震驚和擔憂。他們紛紛表示,在購買新車時,一定要使用專業漆膜儀進行全車檢測,以免遭遇類似的陷阱。畢竟,幾百元的漆膜儀或者找專業人士幫忙檢測,遠比日后維權要省心得多。
在此,我們也想向廣大消費者發出呼吁:在購買新車時,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輕信4S店的營銷術語。只有親自進行檢測和核實,才能確保自己購買到的是真正的全新車輛。
最后,我們不禁要問:車輛出廠前進行局部噴漆修復,4S店是否有義務提前告知消費者?如果你花了幾十萬購買新車,卻遭遇類似問題,你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