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即在港股盤后突然表示將收購旗下電動汽車品牌極氪的所有已發行股份。這一舉措標志著吉利正加速推進其業務整合戰略,意在實現極氪的私有化,并從紐交所退市。目前,吉利已持有極氪約65.7%的股份。
就在上海車展期間,吉利汽車的動態頻出。吉利控股集團CEO淦家閱透露,集團將整合旗下電池業務,成立全新的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此舉意在統一旗下電池品牌,將原有的金磚電池和神盾短刀電池整合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
吉利的這一系列動作,被視為繼《臺州宣言》后又一次大規模的業務整合。自去年9月發布《臺州宣言》以來,吉利一直在通過戰略聚焦、整合和協同,力求在汽車主業和科技生態領域提升競爭力。此次整合不僅涉及電池業務,吉利研發體系也在進行深度整合,幾乎涵蓋了所有乘用車的研發業務。
與此同時,奇瑞汽車在上海車展上則展示了不同的戰略方向。奇瑞不僅復活了QQ品牌,還推出了RELY威麟品牌和捷途縱橫高端品牌,繼續其品牌擴張之路。相比之下,吉利正在做減法,通過整合旗下品牌和資源,力求在存量市場中實現聚焦和銳化。
從市場表現來看,吉利的這一戰略似乎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吉利超越了奇瑞,成為國內汽車市場排名第三的企業,且增速遠高于奇瑞。吉利在海外市場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尤其是在俄羅斯市場,盡管近期面臨一些挑戰。
然而,并非所有車企都能在這場競爭中保持增長。長城汽車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長城汽車不僅銷量和市場份額下降,連其引以為豪的利潤也大幅縮水。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0.8%,遠低于比亞迪和吉利。
盡管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一些成績,尤其是俄羅斯市場,但隨著俄羅斯政策的變化,中國汽車品牌在當地的銷量暴跌,長城也未能幸免。這一變化對長城汽車的海外銷量和利潤構成了嚴峻挑戰。
相比之下,吉利通過聚焦和整合戰略,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還在海外市場保持了穩定增長。吉利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其市場競爭力,還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