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混合動力車型因其燃油經濟性與續航能力的雙重優勢,正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其中,比亞迪秦PLUS DM-i憑借其卓越的虧電油耗表現,更是吸引了眾多目光。這款車型究竟是如何實現如此低的油耗呢?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混動技術。
比亞迪秦PLUS DM-i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搭載的DM-i超級混動系統。該系統集成了驍云-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EHS電混系統、DM-i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以及整車控制系統等關鍵組件。與傳統燃油車不同,DM-i超級混動系統采用以電為主的架構,發動機更多時候作為高效發電機存在,從而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驍云-插混專用1.5L高效發動機是比亞迪在發動機領域的又一創新成果。該發動機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環、高壓縮比、EGR廢氣再循環以及分體冷卻等先進技術,將熱效率提升至43.04%的新高度。高熱效率意味著在相同燃油消耗下,發動機能夠輸出更多有用功,從而顯著降低油耗。
阿特金森循環通過優化氣門開閉時機,使做功行程大于壓縮行程,提高了熱能轉化效率。高壓縮比技術則確保了燃料在氣缸內的充分燃燒,釋放出更多能量。EGR廢氣再循環系統通過引入部分廢氣,降低了燃燒溫度,減少了氮氧化物排放,同時也有助于提高熱效率。而分體冷卻技術則根據發動機不同部位的溫度需求進行精準冷卻,進一步提升了發動機的工作效率。
EHS電混系統作為DM-i超級混動系統的核心控制部件,集成了雙電機、雙電控和減速器,實現了多種工作模式的智能切換。在低速或城市擁堵路況下,車輛主要由驅動電機提供動力,發動機處于熄火狀態,實現零油耗行駛。當需要加速或高速行駛時,發動機根據需求啟動,通過發電機發電或直接參與驅動,與驅動電機共同為車輛提供動力。
EHS電混系統還采用了高效的扁線電機和油冷技術,提高了電機的功率密度和散熱效率。同時,系統具備智能能量回收功能,在車輛減速或制動時,將動能轉化為電能存儲到電池中,進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DM-i超級混動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也是秦PLUS DM-i實現低油耗的關鍵因素之一。這種電池采用比亞迪獨有的刀片狀結構設計,不僅提高了體積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還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功率型刀片電池能夠快速充放電,滿足車輛在各種工況下的動力需求,并通過智能電池管理系統確保電池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整車控制系統作為DM-i超級混動系統的“大腦”,負責協調各個部件之間的工作,實現動力系統的高效協同。通過實時采集車輛行駛狀態信息,整車控制系統能夠根據不同的駕駛場景和路況,智能選擇最優工作模式,確保發動機、電機和電池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在實際使用中,比亞迪秦PLUS DM-i的虧電油耗表現令人印象深刻。眾多車主反饋稱,在日常城市通勤和高速行駛的綜合路況下,車輛的虧電油耗基本穩定在4L/100km以下,甚至部分車主能夠開出更低的油耗。這樣的表現不僅為用戶節省了燃油費用,也符合當前的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