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浪潮不斷推進,德系汽車制造商如大眾、寶馬、奔馳和奧迪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其戰略轉型,將重心轉向純電動汽車領域。2024年,這些品牌紛紛推出了基于全新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標志著它們在電動化競賽中邁出了重要一步。
大眾集團憑借PPE平臺和即將在2026年后量產的SSP平臺,推出了保時捷Macan EV和奧迪Q6 e-tron等高端車型。寶馬則通過Neue Klasse平臺,計劃在2025年量產其首款車型,并在2024年進行預熱,同時繼續迭代現有CLAR平臺下的純電車型,如iX1和i5。奔馳方面,MMA平臺將在2024年發布概念車,并于2025年量產,同時EVA2.0平臺也將擴展更多車型。這些平臺的核心目標是實現技術標準化、成本優化和續航里程的提升,以更好地與特斯拉和中國新興電動汽車品牌競爭。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成為德系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的重要推力。歐洲日益嚴格的碳排放法規要求車企在2025年前達到更低的排放水平,迫使德系品牌加快純電車型的布局。而在中國市場,盡管德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銷量占比仍較低,但它們正通過推出純電平臺車型來搶占市場份額。
2024年,德系純電車型在技術和市場策略上展現出諸多亮點。大眾PPE平臺下的奧迪Q6 e-tron和保時捷Macan EV憑借800V高壓平臺和快速充電技術,瞄準了高端SUV/跨界車市場。寶馬Neue Klasse平臺下的下一代3系和X1純電版,則依托第六代eDrive技術,實現了續航30%的提升,主攻中高端轎車和緊湊型SUV市場。奔馳MMA平臺打造的全新CLA級純電版,采用模塊化設計,以低能耗和年輕化定位,進軍入門級豪華市場。
在技術突破方面,800V高壓平臺顯著縮短了充電時間,緩解了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同時,CTP/CTC電池技術的應用以及固態電池的預研,進一步提升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在智能化方面,德系品牌與華為、高通等科技巨頭合作,提升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體驗。
德系純電車型的密集上市,將對2024年的新能源車市產生深遠影響。在高端市場,奧迪Q6 e-tron等車型將直接挑戰特斯拉Model Y和蔚來ES6等車型。在中端市場,寶馬iX1和奔馳EQA等車型憑借品牌溢價和純電平臺優勢,將對小鵬G6和零跑C11等中國新興品牌構成壓力。在價格策略上,德系品牌或采用“油電同價”策略,搶占20萬-30萬元的主流市場。
然而,德系品牌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純電平臺的研發成本高昂,需要平衡技術投入與價格競爭力。在智能化方面,德系品牌在智能駕駛和車機生態上仍落后于特斯拉和華為系品牌,需要加快本土化適配。消費者對德系純電車型的認知仍停留在“油改電”階段,需要通過實際產品體驗來扭轉這一印象。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德系品牌在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24年將是選購德系純電車型的“窗口期”,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價格也逐漸下探。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