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于福特烈馬車頂材料引發爭議的視頻,近期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開來。視頻中,烈馬的車頂夾層露出了一種類似“牛皮紙”的蜂窩狀材料,用手指輕輕一掰便能扯下,這一場景迅速點燃了公眾的質疑之火。
面對輿論的強烈反響,福特公司迅速做出回應,解釋稱該材料實際上是一種航空級的“三明治結構”復合材料。這種材料由聚氨酯玻纖增強紙蜂窩芯作為中間層,上下則覆蓋著增強復合材料,既高強度又輕量化,完全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然而,盡管福特方面給出了詳細的技術解釋,但“紙蜂窩”這一表述仍然讓不少消費者心生疑慮。
從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蜂窩結構確實具有高強度和輕量化的雙重優勢。例如,航空領域廣泛使用的蜂窩鋁板,即使受到轎車的碾壓也不會變形。而福特烈馬所使用的復合材料,在經過玻纖布和聚氨酯膠的強化后,其平壓強度更是遠超國家標準,同時重量比傳統鋼材減輕了40%。在碰撞發生時,這種材料能夠逐層潰縮,有效吸收并分散能量,與車身主體鋼材共同構成多層次的防護體系。
然而,問題在于,當這些專業術語遇上普通消費者的直覺時,“紙蜂窩”一詞無疑會引發誤解。盡管福特的技術邏輯清晰,但“紙”這個詞很難讓人將其與“高強度”和“安全”等詞匯聯系在一起。視頻中材料碎裂、粉化的畫面,更是進一步加深了消費者的誤解。
其實,福特并非首個采用此類技術的車企。Jeep牧馬人的部分車型就使用了樹脂材料頂棚,路虎與奔馳的高端車型也采用了類似的荷力勝蜂窩材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車的安全性能。但為何只有福特引發了如此大的爭議?這恐怕與福特的技術命名和宣傳方式有關。
“聚氨酯玻纖增強紙蜂窩復合材料”這一術語雖然專業,但“紙蜂窩”的表述卻直接觸發了消費者對“脆弱”和“廉價”的負面聯想。相比之下,Jeep將類似技術包裝為“高強度樹脂頂棚”,路虎則稱之為“航天級蜂窩鋁”,這樣的命名方式顯然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福特在宣傳時也顯得過于傲慢。針對烈馬車的可拆卸頂棚這一特點,福特更多地強調了其越野情懷,卻未能通過可視化手段解析材料結構,導致消費者對其技術缺乏直觀了解。相比之下,小米SU7電池包的“摔西瓜”演示就顯得更加接地氣,更容易讓消費者理解和接受。
更為關鍵的是,福特在用戶信任方面早已負債累累。烈馬自上市以來,就頻發“蛇皮紋”“脫層”等投訴,特別是在寒冷地區開裂問題尤為嚴重。部分車主反映,福特以“外部化學腐蝕”為由拒保,經銷商處理態度也不一。這樣的前科,無疑讓公眾對福特的技術解釋產生了天然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