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小米汽車銷量遇冷,雷軍直言最艱難時刻,跨界造車路何去何從?

   時間:2025-05-20 15:46:01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小米汽車,這家曾經以驚人增速震撼汽車行業的跨界新軍,近期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自今年年初以來,盡管小米SU7的訂單量從2月的5.3萬輛增長至3月的8.34萬輛,但增速隨后明顯放緩。特別是3月底發生的一起高速事故,更是讓小米汽車銷量急轉直下,從3月的2.92萬輛降至一個月后的2.72萬輛。

進入2025年的春夏之交,小米汽車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從3月底的致命交通事故,到5月爆發的碳纖維機蓋維權事件,再到銷量持續下滑,小米汽車這位“互聯網速度”的闖入者,不得不放慢腳步,直面造車路上的殘酷現實。小米汽車CEO雷軍在一次內部講話中直言:“這是小米創辦以來最艱難的時刻?!?/p>

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高速行駛中遭遇嚴重碰撞,導致3人死亡,事故視頻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小米汽車的安全性能因此受到嚴重質疑。盡管小米將“智駕”宣傳改為“輔助駕駛”,但用戶對技術可靠性的疑慮已波及全系車型,直接導致訂單轉化率下降。

就在安全事故的風波尚未平息時,小米SU7 Ultra又陷入了營銷爭議。有車主發現,售價高達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實際配置與宣傳不符,甚至與剎車散熱系統無物理連接。這一發現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引發300余名車主的集體訴訟,部分用戶要求無損退車。盡管小米推出了改配鋁蓋及2000元積分補償的方案,但用戶認為其誠意不足。

5月初,小米通過OTA將SU7 Ultra的最大馬力從1548匹限制至900匹,需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此舉被車主指責為“性能閹割”。加之產能不足導致交付周期長達30-40周,部分用戶因等待時間過長而轉向其他品牌。在軟件爭議與交付困境的雙重壓力下,小米汽車的銷量進一步承壓。

雷軍曾在微博上表示,小米汽車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輛。然而,4月銷量卻出現同比下滑,盡管環比3月下滑不多,但進入5月后,交付量已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雷軍在個人微博上宣布,小米YU7將于5月22日發布,這款即將沖入主流新能源SUV賽道的車型,對小米汽車而言至關重要。

面對銷量下滑和輿論壓力,雷軍從流量明星轉變為危機管理者。他坦言,小米SU7的致命事故引發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這種反應遠超預期。雷軍表示,公眾對小米的期待已超越“行業新人”標準,小米必須承擔責任。從最初的事故到后續多起危機,雷軍的應對策略經歷了從沉默到啟動“磐石計劃”的轉變,旨在通過技術救場重建信任。

然而,盡管小米汽車使出渾身解數應對輿論壓力,但資本市場卻用腳投票。小米股價4月暴跌20%,市值蒸發超3000億元,投資者對“營銷驅動”模式的信心動搖。小米汽車作為一個年交付量目標為35萬輛的新興勢力,僅靠雷軍的態度和決心遠遠不夠,還需要拿出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

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車開始加強產品質量管控。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從流量競爭轉向價值深耕,在產品為王的環境下,沒有產品支撐,一切都難以立足。小米SU7的營銷神話在真實使用場景中遭遇滑鐵盧,凸顯了互聯網思維與汽車制造業長周期驗證邏輯的沖突。因此,小米將在即將上市的小米YU7上標配激光雷達,以彌補SU7純視覺方案的缺陷。

雷軍手中還有其他牌可以打。例如,利用全球最大的消費級IoT生態、3億MIUI用戶及智能制造經驗等優勢,將SU7/YU7深度融入“人-車-家”場景,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這場看似是小米汽車的困境,實則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狂飆突進后的集體反思。當“顛覆者”的光環褪去,唯有對安全、生命和用戶承諾的敬畏,才能讓企業成功穿越周期。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通道| 开封县| 江阴市| 太湖县| 贺兰县| 桂林市| 微博| 青海省| 扎兰屯市| 藁城市| 新竹县| 临清市| 南丰县| 台北县| 手游| 宣城市| 任丘市| 湟源县| 如皋市| 绥阳县| 张家界市| 葵青区| 孟村| 额尔古纳市| 正镶白旗| 松滋市| 蒙阴县| 通江县| 巴南区| 西吉县| 渝中区| 云阳县| 苍溪县| 新邵县| 普兰县| 大理市| 福安市| 汝城县| 荣昌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