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市場內一個新興概念——“零公里二手車”迅速走紅,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看似矛盾的詞組,實則代表了一類特殊的市場存在。那么,零公里二手車究竟是如何興起,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對零公里二手車現象表達了深切憂慮,指出這種降價行為正在破壞汽車流通行業的根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魏建軍發聲后,并未有其他整車企業對此公開表態。
據界面新聞報道,懂車帝二手車交易平臺上,行駛里程在1萬公里以下、車齡在1年以內且今年剛上牌的二手車數量超過5000輛,涵蓋了幾乎所有主流汽車品牌,其中不少車型的里程數僅為百公里左右。瓜子二手車平臺上,同類車型的數量更是超過了8000輛。
零公里二手車的定價與新車指導價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例如,一款2025款智界S7準新車的價格為25.58萬元,僅比同款新車便宜不到4萬元;而一款新車指導價為40.69萬元的2024款沃爾沃S90,行駛里程僅為100公里,價格卻降到了24.3萬元。
事實上,零公里二手車并非新鮮事物。多年來,這類車輛一直存在于市場中,但規模較小,社會關注度也不高。然而,近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大車企為爭奪市場份額,紛紛采取降價策略,導致零公里二手車的數量大幅增加。
零公里二手車的產生,主要源于整車廠和經銷商的無奈選擇。對于整車廠而言,為了維護經銷商體系和價格穩定,不能直接對新車進行大幅降價。因此,將部分庫存車以零公里二手車的名義推向市場,成為了一種相對隱蔽的解決方式。這樣既能清理庫存,回籠資金,又能避免直接沖擊新車價格體系。
而經銷商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銷售壓力。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新車銷售困難,庫存車輛難以按照原價賣出。為了減少資金占用和降低運營成本,經銷商將庫存新車轉換為零公里二手車,利用二手車市場相對較低的價格敏感度,吸引對價格敏感但又希望購買相對較新車輛的消費者。
其次,零公里二手車的售后保障不足。與新車相比,這類車輛自動喪失了首任車主專屬保障,核心部件保修期大幅縮短。而且,由于已完成首過戶,再次轉售時的殘值率將比常規二手車更低。
更重要的是,零公里二手車的產業風險巨大。這類車輛以遠低于新車的價格傾銷,直接沖擊了新車市場定價,導致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持幣觀望情緒加重。新車銷售進一步下滑,迫使主機廠降價或壓庫,形成了惡性循環。
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變,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需要一個健康、有序的價格體系來引導資源配置和企業創新。然而,零公里二手車的大量涌現,擾亂了市場價格機制,導致消費者難以做出購買決策,企業也無法準確判斷市場需求和自身產品競爭力。
因此,規范零公里二手車市場,恢復市場價格機制的正常運行,已成為當前汽車產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這不僅需要企業加強自律,更需要監管部門及時出手,維護市場的公平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