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斷言,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最為激烈,這一觀點如今得到了充分驗證。中國汽車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內卷風暴,波及范圍從主機廠延伸至上游供應商及下游經銷商,整個產業鏈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下游經銷商成為首批承受不住壓力的群體。眾多經銷商面臨經營困境,有的已經宣布破產,有的則徘徊在破產邊緣,苦苦支撐。從2024年起,汽車經銷商行業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例如,2024年1月,廣東永奧汽車集團旗下80多家門店突然倒閉,導致員工工資被拖欠,購車客戶無法按時提車。同年10月,寶馬與G.A.集團的經銷商協議終止。11月,天津永濠集團旗下的奧迪、紅旗和東風本田三家4S店也相繼關閉。這些倒閉的經銷商主要經營傳統燃油車,但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同樣未能幸免。
2024年7月,江蘇鹽城最大的汽車經銷商森風集團也傳出破產消息。該集團不僅銷售奔馳、奧迪等傳統豪車,還涉足零跑、小鵬、問界、蔚來等新能源汽車品牌。由此可見,經銷商的困境并非由單一車型市場變化所致,而是整個汽車行業環境變化的必然結果。
近年來,汽車行業內卷加劇,經銷商普遍面臨經營困難和大面積虧損。根據多家上市經銷商公布的財報數據,業績普遍下滑。中升控股、永達汽車、美東汽車等八家主要經銷商的營收同比均出現下降,降幅在6.2%至22%不等。其中,僅有中升控股和永達汽車保持盈利,但利潤大幅下降,永達汽車凈利潤同比下跌71.8%,中升控股凈利潤同比下跌38.5%。
在凈利潤方面,多家經銷商出現虧損,且虧損額持續擴大。這些行業巨頭尚且如此,更不用說規模較小的經銷商了。因此,2024年大量4S店選擇關門歇業。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報告,截至2024年底,全國汽車4S店總數比2023年減少了4419家,首次出現負增長。
整個汽車經銷商行業的困境并非個例,而是行業性問題。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汽車行業的轉型更替,二是汽車行業的內卷。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猛增長,市場滲透率已超過50%,并有望進一步提升。這一趨勢大幅壓縮了傳統燃油車的生存空間,導致燃油車廠家和經銷商均面臨巨大壓力。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傳統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未及時轉型的4S店逐漸倒閉。
同時,汽車行業的內卷也加劇了經銷商的困境。為了爭奪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主機廠之間和經銷商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價格戰和庫存壓力成為經銷商面臨的兩大難題。持續不斷的價格戰導致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而高庫存則成為困擾經銷商的又一大問題。
主機廠通過壓庫存的方式向經銷商施壓,導致經銷商庫存積壓嚴重。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5年4月末,全國乘用車行業庫存高達350萬輛,同比增長12萬輛。高庫存不僅占用了大量資金,還增加了經營風險。
在價格戰和庫存壓力的雙重打擊下,經銷商的經營狀況日益惡化。為了清理庫存,一些經銷商甚至采取了變相降價的方式,如將新車注冊后立即流入二手車市場。這種零公里二手車的出現,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加劇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