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針對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出臺了一項新條例,明確禁止使用“智駕”、“自駕”等可能引發混淆的表述,要求汽車制造商必須明確界定自動駕駛功能的具體邊界。這一規定迅速得到了小米汽車的積極響應,該公司迅速調整官網及應用程序中的相關描述,將“智駕”改為更為準確的“輔助駕駛”。
根據此前的調查數據,高達70%的車主誤以為“智駕”意味著車輛具備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然而,現實情況是目前市場上的智駕系統大多仍處于L2級別,遠未達到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標準。這一認知偏差可能導致車主在駕駛過程中對車輛能力產生誤判。
小米此次主動調整描述,不僅是對新條例的積極響應,更是對潛在法律責任的主動規避。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避免因消費者誤解而引發的事故變得尤為重要。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有助于在事故發生時更清晰地劃分責任。
此次調整也反映了汽車制造商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宣傳的日益嚴謹。在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逐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預計將有更多車企對輔助駕駛功能進行更為清晰、準確的描述。這不僅是對政策的合規性遵循,更是對用戶安全的負責任態度。
同時,這也提醒了消費者,在選擇和使用自動駕駛輔助功能時,應保持理性和謹慎。了解并熟悉車輛的實際功能邊界,避免因誤解而導致的安全風險。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將迎來更加規范、安全的發展環境。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將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朝著更加成熟、可靠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