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眾矚目之下,上海車展的中國芯展區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向公眾展示了芯片行業的輝煌成就。此次展覽匯聚了超過150家芯片企業,攜帶著1200余款創新產品集體亮相,場面蔚為壯觀。
回想起數年前,芯片短缺問題曾一度困擾著汽車行業,技術代差和先進制程的制約仿佛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時至今日,400平方米的展區內,十大類芯片琳瑯滿目,讓車迷們大開眼界,科技感十足。
智能汽車對芯片的需求極為龐大,僅是輔助駕駛系統就可能用到1至10顆主芯片和數十顆輔助芯片,而MCU和IGBT模塊更是需要50至100顆芯片。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芯片在汽車中的應用,車展特別設置了一輛透明車,它實際上是一個“汽車芯片應用可視化等比車模”,通過它,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芯片在車輛中的位置和作用。
車展現場還打造了一面“國產汽車芯片網紅打卡墻”,以汽車底盤為設計靈感,展示了數百顆國產汽車芯片,彰顯了中國芯片行業的崛起。
活動舞臺上,最新的芯片產品紛紛發布,如國產車規級交換機芯片KD6610系列,填補了國內高端車載以太網網絡芯片的空白,彰顯了中國芯片企業的創新實力。
此次車展,國內芯片企業幾乎傾巢而出,涵蓋了控制類芯片、計算類芯片、存儲類芯片等多個領域,如芯旺微、蘇州國芯、黑芝麻、兆易創新等知名企業均亮相展會,展示了他們的最新成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眾多國內芯片企業齊聚一堂,但仍有一些重量級選手并未參展,如華為、地平線等。華為以“智選車模式”為核心,推出了多款重磅車型和前沿技術;地平線則發布了最新輔助駕駛芯片征程6P,并與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電裝達成了戰略合作。
比亞迪也是不容忽視的芯片巨頭,其即將投產的新一代碳化硅半導體規模龐大,是第二名的十倍之多。比亞迪還與華為聯合推出了業界首款4nm工藝的高算力車機芯片BYD 9000,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芯片領域的地位。
隨著國產汽車芯片的蓬勃發展,行業對于芯片短缺的擔憂已大大減輕。即使面臨技術封鎖,退回28nm制程對于汽車行業來說也完全夠用。
與此同時,國際芯片巨頭如意法半導體等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最新財報顯示,第一季度凈利潤暴跌近90%,形勢岌岌可危。這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國內芯片產品漲價和產能過剩的擔憂。
然而,對于漲價問題,國內市場的競爭環境使得性價比成為品牌立足的關鍵。無論是美團、京東的外賣大戰,還是國產手機、家電市場的激烈競爭,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國內芯片產品漲價的可能性并不大。
至于產能過剩問題,雖然難以避免,但這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最終存活下來的企業,必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