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設計領域中的一項創(chuàng)新——隱藏式車門把手,以其獨特的未來感和科技感,迅速成為眾多車企追捧的對象。然而,這種設計并非完美無缺,近期,工信部宣布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意味著隱藏式車門把手即將面臨官方的規(guī)范整頓。
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降低整車的風阻系數(shù),從而提升車輛的續(xù)航效率,同時增強外觀的一體化和科技感。這一設計理念最早由特斯拉引入,并隨著特斯拉的熱銷逐漸被更多車企采納,成為新能源車型的一大設計趨勢。然而,隨著其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一系列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據(jù)觀察,市場上的隱藏式車門把手種類繁多,操作方式各異,如蹺蹺板式、整體伸出式、按鈕式等,這些設計在帶來新穎體驗的同時,也引發(fā)了不少用戶的吐槽。更為關鍵的是,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強度、斷電失效、識別操作難度以及潛在的逃生和救援風險等方面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在寒冷天氣下,門把手可能因結冰而難以打開;在交通事故發(fā)生時,可能因系統(tǒng)故障或受損無法及時彈出,導致車內(nèi)人員難以逃生,或救援人員因找不到開啟方式而錯失救援時機。
面對這些問題,專家指出,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弊端已經(jīng)逐漸顯現(xiàn)。雖然它提升了整車的美感,并對風阻有所優(yōu)化,但對能耗和續(xù)航的改善并不顯著,更多是一種設計上的追求。目前,大多數(shù)隱藏式車門把手存在結構復雜、維修成本高、故障率高等隱患,用戶體驗和安全保障之間存在明顯的短板。近期,已有不少車企高層開始反思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不足,并著手研發(fā)新的解決方案。
工信部此次公開征集意見的技術要求,并未強制統(tǒng)一車門把手的設計形式,而是針對隱藏式車門的應急開啟裝置、標識、防夾功能和結構強度等方面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規(guī)范要求。這意味著,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并非被一刀切地限制或取消,而是需要在滿足一定安全標準的前提下進行改進和完善。
據(jù)汽車自媒體博主、擁有多年汽車工程研發(fā)經(jīng)驗的專家介紹,此次征集意見的核心目的是提升車輛在極端情況下的可操作性與安全性。對于隱藏式車門里的應急拉手,要求在遇到突發(fā)情況時,車內(nèi)乘客必須能夠一眼看到、夠得著并順利拉開。同時,還要求應急拉手的位置要好找、標識要清楚,以防乘客在慌亂時找不到或者用錯方法。在車門外把手部分,也加入了防夾功能和強度測試等安全要求,以確保車門在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夠可靠打開。
一些更為小眾、獨特的開門設計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的車輛使用內(nèi)扣式隱藏門把手,需要將手伸進門板凹槽內(nèi)按壓或拉動才能打開車門;有的車型將門把手巧妙地藏在車窗區(qū)域,看起來仿佛沒有門把手;一些設計更極簡的車型甚至直接取消了傳統(tǒng)門把手,改為通過車窗邊緣按鍵來實現(xiàn)開門操作。這些設計雖然新穎獨特,但也需要在滿足安全標準的前提下進行改進和完善。
總的來說,隱藏式車門把手的設計雖然帶來了新穎的體驗和美感,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此次工信部公開征集意見,旨在通過設定明確的安全標準,提升車輛在極端情況下的可操作性與安全性。對于車企來說,這既是一次挑戰(zhàn)也是一次機遇,只有在滿足安全標準的前提下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設計,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