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內容的多元化發展,“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這三大視頻平臺,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盡管它們都已擁有超過15年的發展歷程,但“長視頻平臺”這一身份,直到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后才得以明確。
早年間,這些平臺更多地被大眾稱為“視頻網站”或“視頻平臺”。然而,隨著2024年微短劇市場規模的顯著增長,甚至超越了電影票房,長視頻平臺對微短劇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大。騰訊視頻更是直接調整預算,削減了部分長劇集的投入,轉而加碼微短劇。愛奇藝極速版APP也計劃全面轉型為微短劇平臺。
這一變化標志著長短視頻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但值得注意的是,長視頻平臺的本質特征并非內容的長短,而是其工業化、規模化的內容生產方式。在這場內容戰中,核心競爭點始終在于內容的質量,而非形式。
長視頻行業對“短”的追求已蔚然成風。根據云合數據發布的報告,2024年國產新劇總集數減少了14%,各大平臺紛紛縮短劇集長度。愛奇藝推出了8集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優酷也將劇集長度普遍控制在了12集以內,更有劇集因預算調整而被大幅刪減或取消,以節省成本投入短劇市場。
騰訊視頻高管在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大會上透露,過去項目投資中有10%-20%的預算被視為低效投入,這部分資金將被重新分配到短劇項目中。愛奇藝和優酷也通過設立“微劇場”、“短劇場”等專區,以及將短視頻頻道更名為短劇頻道,提高了短劇內容的優先級。
長視頻平臺向短內容的轉型,不僅體現在內容長度的變化上,更是一次平臺運營邏輯的深刻變革。長視頻行業作為互聯網行業的一個分支,其產品形態仍較為傳統,分發模式以“人找劇”為主,商業模式也主要依賴廣告和內容電商等有限渠道,類似于付費電視臺的模式。
愛奇藝創始人龔宇曾表示,過去十多年互聯網技術只是將電影院的內容搬到了網絡上,而真正的行業變革并未完全實現。然而,短劇的興起為長視頻平臺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龔宇認為,微短劇基于人機交互、大數據算法等技術創新,具有更明顯的顛覆性。
這種顛覆性正在逐步顯現。長視頻平臺利用AI技術改變內容分發方式,如愛奇藝推出的AI跳看功能,能夠自動識別精彩片段,讓用戶快速跳轉觀看核心內容。同時,AI智能助手如“桃豆”能夠根據用戶需求精準分發內容,實現從“人找劇”到“劇找人”的轉變。
在內容生產方面,AIGC技術的應用直接顛覆了長視頻平臺的內容創作模式。騰訊視頻推出的《長相思2》中,觀眾可以通過元寶大模型與劇集角色互動,愛奇藝的“桃豆世界”中已有超過500個可聊天、語音通話的AI角色。
商業模式上,長視頻平臺也跳出了原有的“付費電視臺”思維,探索更廣闊的變現模式。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推出了含廣告但價格更低的基礎會員檔位,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同時平衡廣告和內容付費兩種收入模式。愛奇藝甚至進軍內容電商領域,試圖打通短劇、直播、IP之間的通路,開展直播帶貨。
長視頻平臺進入微短劇市場,并非放棄其長內容優勢,而是順應內容邊界模糊的趨勢。長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工業化、可復制的專業內容生產能力,這種能力在微短劇領域同樣適用。愛奇藝推出的“百部港片微劇計劃”和“精品微劇千部計劃”,以及騰訊視頻和優酷的短劇計劃,都強調了“精品”這一關鍵詞。
付費習慣的建立也是長視頻平臺在短劇領域的優勢之一。國內短劇用戶的付費率較低,而長視頻平臺的付費會員數占月活比例較高,擁有最愿意為內容付費的用戶群體。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數占月活比例均超過25%,三個平臺合計擁有約2.5億的付費用戶,這是中文互聯網最優質的內容用戶。
長視頻平臺做短劇的基本邏輯在于其擁有內容制作的生產要素和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長短視頻之間可以互相帶動,長短劇集共用一個VIP,提高了用戶的付費意愿和導流效率。這種綜合視頻平臺的野心在短劇市場的推動下得以更好實現,微短劇作為千億級大市場,為長視頻平臺帶來了更大的變革機遇和更優質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