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航天局近日對外公布了一組由探測器與空間望遠鏡捕捉到的“星際訪客”——阿特拉斯(3I/ATLAS)的最新影像,同時針對社交媒體上流傳的“外星飛船”說法進行了澄清。天文學家經過詳細觀測與分析,確認這顆高速穿越太陽系的天體是一顆彗星,且其起源可能遠早于太陽系的形成。
作為人類觀測史上第三顆被正式記錄的星際天體,阿特拉斯因其異常的運動軌跡和獨特的形態特征,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關注。部分網友將其與科幻作品中的“外星母艦”相提并論,甚至猜測其可能攜帶未知文明信號。對此,美國航空航天局通過多組觀測數據與科學分析,明確否定了這一說法。
美國航空航天局副局長阿米特·克沙特里亞在公開聲明中表示:“所有證據均指向一個結論——阿特拉斯是一顆彗星。它的外觀、運動方式以及彗發與彗尾的結構,都與太陽系內彗星的表現一致。但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它來自太陽系之外,這為人類探索星際空間提供了新的線索。”他強調,這顆彗星的發現對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是人類探索宇宙邊界的又一里程碑。
阿特拉斯的發現可追溯至今年7月1日。當時,由美國航空航天局資助的智利“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后警報系統”巡天望遠鏡首次捕捉到其蹤跡。隨后,包括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內的12臺探測設備陸續記錄下它的影像。最新圖像顯示,這顆彗星雖外觀略顯模糊,但彗發(圍繞彗核的塵埃與氣體云)與彗尾(由太陽風推動形成的延伸結構)清晰可見,進一步印證了其彗星身份。
科學團隊推測,阿特拉斯可能起源于太陽系外某個恒星系統。在形成初期,它因引力擾動被拋入星際空間,隨后在數百萬至數十億年的時間里漂泊于宇宙深處,直至近日進入太陽系。根據軌道計算,這顆彗星將于12月19日前后飛掠地球,屆時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2.7億公里,相當于地球與太陽距離的兩倍,不會對地球構成任何威脅。
阿特拉斯的命名蘊含著其“星際身份”的關鍵信息。其中,“ATLAS”代表發現它的研究團隊;“I”為“星際”(Interstellar)的縮寫,表明其來自太陽系外;“3”則代表它是人類確認的第三顆星際天體。此前,人類已分別于2017年與2019年發現“奧陌陌”與鮑里索夫彗星,這兩顆天體同樣被證實起源于太陽系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