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的寵物零售新項目“派特鮮生”在經歷不到9個月的運營后,線下門店面臨全面收縮。據相關報道,上海的10多家門店中已有7家停止營業,剩余門店也計劃于12月中旬關閉,僅保留線上業務繼續運營。
今年2月,侯毅高調宣布進軍寵物食品零售領域,創立“派特鮮生”品牌,并計劃在上海市場快速布局100家門店。項目結合線上線下模式,主打新零售、折扣化、零食量販和人寵社交,試圖通過差異化鮮食產品滿足寵物主對高品質喂養的需求。首店開業后,派特鮮生憑借“鮮食工坊+社交空間+全品類覆蓋”的立體化模式迅速吸引關注,3月和4月便實現10店聯開,展現出強勁的擴張勢頭。
派特鮮生的商業模式延續了侯毅在盒馬時期的“新零售”理念。以長寧海粟廣場店為例,200平方米的門店內,貨架擺滿罐頭、主糧、零食和用品,鮮食柜臺提供生肉蔬菜現場熟制服務,以及專供寵物的沙拉和蛋糕。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超過50%,小包裝設計降低客單價,并通過“陽光采購”策略控制價格。項目還計劃通過“折扣化+新零售+直播電商+B2C+B2B”的渠道戰略全面進入市場,初期以直營模式運營,后期考慮郊區加盟擴張。
然而,項目進展并未如預期順利。開業僅9個月,派特鮮生便因線下經營壓力宣布收縮。高企的租金和人工成本成為首要挑戰,門店多位于寵物友好型商場,費用不菲。同時,電商分流現象顯著,許多寵物主更傾向于在線購買用品和食品,導致實體店客流量不足。盡管降低客單價的策略符合市場邏輯,但寵物市場潛力尚未完全釋放,低價商品需依賴巨大銷售量才能盈利,而當前消費習慣仍以線上為主。
寵物消費習慣的特殊性也構成阻礙。大部分貓不喜歡外出社交,導致貓咪類食品銷售受限,而狗狗社交需求雖高,但整體市場滲透率仍不足。零售產業資深人士指出,派特鮮生直接沿用盒馬的生鮮食品模式,引入大量鮮食和冷凍食品,但寵物腸胃接受度與人類不同,部分食物可能引發不適,這種“照搬”策略存在明顯缺陷。
盡管線下門店收縮,寵物經濟整體仍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寵物經濟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城鎮消費市場規模增長7.5%,而全球寵物鮮糧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21.3%,遠超傳統干糧。然而,國內寵物鮮食市場滲透率不足5%,遠低于美國的36%,缺乏強勢品牌仍是行業痛點。侯毅曾公開提及,寵物鮮糧需解決供應鏈和消費習慣適配問題,才能實現突破。
派特鮮生并非侯毅退休后的首次創業嘗試。此前,他于2024年8月在上海開設平價海鮮餐館“金宵一刻”,但目前該店已關閉。據消息人士透露,派特鮮生門店全面收縮后,侯毅將轉型為生鮮主播,繼續探索零售領域的新可能。從盒馬到金宵一刻,再到派特鮮生,侯毅的創業腳步從未停歇,此次調整或許只是其商業探索的又一個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