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處中部地區,憑借“三湘四水,襟帶七省”的獨特區位,在交通與出行產業領域展現出顯著的發展優勢。從軌道交通到新能源汽車,再到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湖南正以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推動相關領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堪稱城市名片。作為全球產業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里聚集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株洲所、中車株洲電機三家龍頭企業,以及4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本地配套率超80%。以中車株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創造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多項紀錄——電力機車全球市場份額達27%,產業產值突破1600億元。在這里,生產一臺電力機車所需的上萬個零件,可在短時間內從周邊企業快速集齊,從零件配送到總裝的時間甚至能以小時計算。以出口歐洲的雙層動車組為例,全車近萬個零部件基本實現本地采購,不僅帶動了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更在疫情期間僅用18個月便完成交付,項目周期較國際同行縮短一半。
株洲的產業優勢不僅體現在軌道交通領域。作為國內領先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這里形成了覆蓋發動機、燃氣輪機、航空機械傳動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體系。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企業。這家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專注于載人輕型飛機與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研發制造,是國內率先整體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企業。其自主研發的“阿若拉”輕型運動飛機,是我國首款獲得民航適航認證的同類機型,并同步取得美國FAA、澳大利亞CASA認證,國內市場占有率超70%,累計交付近400架。該機型采用碳纖維整體成型技術,整機自重僅350公斤,一個成年人即可推動,其拉伸強度達民航標準的兩倍,滿油狀態下可飛行1300公里。目前,企業正著力推進零部件國產化替代,以突破進口依賴瓶頸,并通過借鑒汽車行業的模塊化工業體系,推動低空經濟規模化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湖南同樣表現亮眼。湘潭吉利汽車制造基地以“湘潭速度”刷新行業紀錄:2024年初開工的新能源乘用車及電池項目,同年7月完成設備調試,9月量產的吉利星愿純電轎車亮相法蘭克福車展,10月全球上市后80天交付量突破5萬輛,創下A0級純電轎車最快交付紀錄。該基地總裝車間每小時可下線65臺車,綜合算來約55秒便能完成一臺車的組裝。與之配套的湘潭閃聚電池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盾電池通過9根鋼針同時穿刺試驗,安全性能領先行業。企業通過優化設計規避了銅排過長導致的扭矩問題,并實現線束插接與銅排連接的全流程信息追溯與微觀管控。目前,湘潭汽車產業鏈已集聚82家規上企業,隨著吉利商用車投產與乘用車新品下線,本地配套率有望從40%提升至60%以上,逐步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從軌道交通的“全球速度”到航空領域的“輕量化突破”,再到新能源汽車的“爆款效應”,湖南正以產業集群為支撐,構建起覆蓋傳統制造與新興領域的完整生態。在新型工業化的浪潮中,這片中部熱土正以“鏈動”之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