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兩輪車市場,一家由潮汕三兄弟掌舵的企業正引發廣泛關注。臺鈴,這個從深圳起步的品牌,憑借差異化產品與激進的市場策略,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更將目光投向了國際資本市場。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已啟動赴港上市輔導,計劃于2026年登陸港交所,若成功上市,將成為繼雅迪、愛瑪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電動兩輪車企業。
臺鈴的崛起始于2003年深圳“禁摩令”的出臺。當時,孫木鉗、孫木釵、孫木楚三兄弟與合伙人姚立敏銳捕捉到電動自行車替代傳統摩托車的市場機遇,在龍崗租下廠房,憑借摩托車維修經驗打造出第一臺臺鈴電動自行車。創業初期,面對供應鏈不成熟的困境,團隊以“能跑且無故障”為目標,逐步積累技術經驗。技術出身的孫木楚擔任研發總工程師,帶領團隊累計獲得超1000項專利,其主導的長續航技術成為品牌核心優勢。
產品策略上,臺鈴通過差異化布局覆蓋多元需求。特專旗艦系列主打高性能,極速可達110km/h;火眼機甲系列以機甲設計和鈉電池技術吸引年輕群體;都市漫騎系列走復古時尚路線;超能高端系列則延續長續航優勢,最大續航達200公里。這種精準定位使臺鈴在外賣騎手、鄉鎮通勤者等價格敏感且注重實用的群體中占據優勢。數據顯示,2024年其國內市占率突破11%,僅次于雅迪、愛瑪。
渠道拓展方面,臺鈴構建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網絡。線下在全國布局十大研發智造基地,年產能突破1500萬臺,同時擁有3萬多家門店,產品遠銷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線上則于2023年入局直播電商,官方抖音賬號“臺鈴電動車”擁有133.8萬粉絲,創始人孫木楚的個人賬號“臺鈴阿楚”更以23.2萬粉絲和單月2388萬元的直播交易額成為品牌營銷新亮點。2025年8月,孫木楚在41℃高溫下帶隊騎行至重慶吃火鍋的挑戰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品牌曝光度。
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是臺鈴尋求上市的重要背景。截至2025年4月,國內電動兩輪車保有量已突破4.2億輛,市場趨于飽和。傳統品牌與新勢力的毛利率差距日益明顯:2024年雅迪電動兩輪車業務毛利率為15.2%,而主打智能化的九號同期毛利率達21.1%。價格層面,九號與小牛平均出廠價突破2000元/輛,傳統品牌則多在1500元/輛區間徘徊。在此背景下,高端化成為突破口。臺鈴于2025年1月推出Tai-link智駕系統,整合TCS牽引力控制、ESP車身穩定系統等功能,并接入華為“鴻蒙智聯”生態,同時發布定價4599元起的火眼機甲3?封神電動摩托車等高端產品。
海外市場成為臺鈴增長的第二曲線。根據GMIInsights數據,2024年全球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達749億美元,預計未來十年將以8.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臺鈴自2010年以OEM模式出海,2019年起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底提出“海外再造一個臺鈴”的目標。然而,海外拓展需要巨額投入。以雅迪為例,2018-2025年上半年其銷售費用累計超過80億元,海外基地建設同樣耗資巨大。臺鈴既要應對國內高端化挑戰,又要布局海外市場,資金需求迫切。
股權結構方面,臺鈴保持高度穩定。孫木楚持股28%并任執行總裁,孫木鉗持股27%任高級副總裁,孫木釵持股25%,姚立持股20%并擔任總裁。這種控股權與經營管理權高度統一的模式,為企業的戰略執行提供了保障。一旦成功上市,臺鈴的創業故事將翻開新篇章,而幕后掌舵的孫氏三兄弟的財富價值也將迎來重估。










